-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清末民初的發展 (二)-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中國歷史
三、文化與思想的演進
(一) 新制教育的建立
1. 新式學校建立之始:
自強運動時期(1862 年~ 1894 年)已經開始。
2. 庚子新政後學堂之開辦:(1901 年~ 1911 年)
(1) 光緒 27 年(1901 年),改各省書院為學堂。省城中及府州縣分設大學、中學、小學及蒙
養學堂。
(2) 光緒 29 年(1903 年),頒布學堂章程。
(3) 光緒 32 年(1906 年),一律停止鄉、會試。
(4) 設立學部,管轄高等教育,各省設提學使,管轄中等以下學堂。
3. 私人興學之代表─張伯苓:
南開中學 | 光緒 30 年(1904 年),由私立學堂改為中學,宣統3 年(1911 年)定名。 |
南開大學 | 民國 8 年(1919 年)成立。 |
4. 留學風氣甚盛:
公費留學,自強運動時多留學歐美,庚子新政後多留學日本。
5. 意義:
流傳 2 千餘年之私家教育,以及有千餘年歷史之科舉制度與 5 百餘年的八股考試制度,正式結
束於光緒 32 年(1906 年)。教育成為國家要政之一。
(二) 新文化運動
1. 內涵:
✸ 對傳統文化的檢討(主要針對儒家文化) |
• 始於清末,以譚嗣同對儒家之批評為代表。 • 民初則以陳獨秀為代表。 |
✸ 新思想的引進 |
主要目標為民主與科學,但亦使馬克斯主義流傳中國。 |
(1) 新文學的提倡─白話文:
胡適 |
• 民國 6 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項原則。 • 民國 7 年,新青年始用白話文編排。 |
陳獨秀 |
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 • 國民文學:平易的、抒情的。 • 寫實文學:新鮮的、立誠的。 • 社會文學:明瞭的、通俗的。 |
(2) 對中西文化的爭論分成 3 派:
論 點 | 人 物 | |
全盤西化派 | 對傳統儒家思想不滿,認為阻礙新發展 | 陳獨秀 |
中國本位派 | 認為傳統儒家思想最優秀 | 梁漱溟 |
調和中庸派 | 對中國傳統文化並不全盤否定 | 胡適、梁啟超 |
2. 目的:創造新文化,通行全中國。
3. 負面影響:
使傳統文化受到傷害,反而導致社會陷於混亂中。
4. 正面影響:
(1) 有助於民主政治的建立與學術文化的發展。
(2) 民國 8 年之五四愛國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有密切關係。
(三) 階層覺醒
1. 新式知識分子的出現:
(1) 成為社會的主要改革力量。
(2) 自強運動(同治維新)、變法運動、立憲運動、革命及五四運動,皆由知識分子倡導產生。
(3) 因操之過急,多以失敗收尾,不免有挫折之感。因此在五四運動之後,知識分子的社會關注
點逐漸分歧。
2. 工商階層的覺醒:
(1) 清末時期,由於西方列強來犯,加上西方工業產品的輸入,使得中國逐漸改變以往重士輕工
商的觀念,工商業從業人口增加,社會地位提高。
(2) 曾發動全國性罷工以響應五四運動,成立各種工會,從事勞工運動以改善勞動環境等等。
3. 婦女地位的提升:
(1) 在維新變法之前,已有人提倡廢棄纏足、興辦女學等試圖改變婦女地位的建議。
(2) 後因西方思潮衝擊,婦女開始自我覺醒,起而鼓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並多方鼓勵女子參
政或參加革命。如五四運動時,各地中等學校女生則起而響應。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