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歐洲 (三) - 世界地理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世界地理
三、中歐
(一) 範圍
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等四國。
(二) 自然環境
1. 地形:
(1) 北部平原:
受第四紀大陸冰河影響,多冰河遺跡。波羅的海沿岸散布冰磧石堆成岡阜,形成沼澤地區。
外洗平原有東西向的槽狀窪地,是昔日冰河前緣流水侵蝕河床,今日開闢成聯絡各大河間的
運河。
(2) 中部台地:
切割台地 | 古代隆起的山地,經長期侵蝕的切割,已成丘陵。 西有萊茵山地、東有哈次山地。 |
黃土堆積 | 山坡黃土堆積,由北部冰河外洗平原區,經風吹積而成。 |
(3) 西部萊茵河谷地:
南 | 地塹。 |
中 | 萊茵河中穿萊茵山地而形成的峽谷。 |
北 | 為西發里亞低地,是魯爾工業區所在。 |
(4) 南部阿爾卑斯山:
為歐洲大陸的重要山脈,分布於義、奧、瑞士、法、德等國。最高峰白朗峰海拔約 4,810 公
尺,位於法、義邊境。山脈走向南坡陡而北坡緩,平緩的北坡構成阿爾卑斯山前地。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中部的大分水嶺,對歐陸地區水文的影響如下:
河川流向分隔為四個海域 |
山脈以北 山脈東北 山脈東南 山脈以西 |
山前地湖泊高原區(冰蝕槽湖) |
• 侏羅山:位山前地西北,橫跨法、瑞、德三國,是新褶曲山脈。 • 湖泊由西南向東北:日內瓦湖、琉森湖、蘇黎世湖、康士坦茲湖(又名:波登湖)。 |
2. 氣候:
(1) 全境均屬溫帶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過渡型,是西歐海洋性和東歐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
(2) 每年初春暖風自地中海北吹,越過高大的阿爾卑斯山,在背風坡形成乾熱的焚風。影響遍及
瑞士南部、德國南部、奧地利西部。
氣溫 | 冬季寒長(受大陸性影響)。 夏季涼爽(受海洋性影響)。 |
雨量 | 各月均有雨,來自北海的盛行西風,迎風山坡多雨,年雨量可超過 8、9 百公釐。 東坡較乾燥,但年雨量平均亦有 5、6 百公釐。 |
(三) 人文環境
1. 民族、語言、宗教:
(1) 民族與語言:
中歐四國的祖先是中亞遷入歐洲的蠻族,也就是後來的日耳曼人;德語是這四國的官方語
言。瑞士尚有法語、義語與羅曼什語三種。
(2) 宗教:
基督新教是這四國的優勢宗教,但境內均有部份天主教徒與伊斯蘭教徒。
2. 產業活動:
(1) 農業:
德國國土面積中的一大部分用於農業,但從事農業的人口僅占勞動人口的 2% 至 3%,近年
開始發展生態農業,以及規劃整合性農村。是現代國家農業轉型時取經的對象。
(2) 工業:
瑞 士 |
精密工業。由於山地交通不便,運費高昂,又因山區多冰雪,水源豐富,水電低廉,能源供應無缺, 適宜發展精細工業如鐘錶、儀器等。 |
德 國 |
重工業。如:汽車工業(賓士、福斯、保時捷)、光學儀器製造業(蔡司)、電器工業 重要工業區 • 魯爾工業區 曾是德國最大工業區,利用萊茵河水運並進口鐵砂。 • 薩爾蘭工業區 第二大工業區,薩爾的煤換取法國洛林的鐵砂,以建立本區的鋼鐵工業。 • 薩克森工業區 盛產褐煤,透過褐煤煉焦,鋼鐵工業亦隨之興起。 |
3. 主要城市與景點:
維 也 納 |
奧地利首都,位於多瑙河岸,號稱多瑙河的女神,是西方古典音樂及歌劇重鎮,人稱音樂之都。 |
法 蘭 克 福 |
位萊茵河支流緬因河上,其機場是歐洲第二大機場,是全球飛歐洲航線的重要轉機點,聚集許多交 資源,是旅遊業的中心。 |
柏 林 |
德國首都,是中歐第一大城,其豐富的歷史資源與文化建設,是歐盟國家中遊客最多的城市。 |
蘇 黎 世 |
瑞士第一大城,全球許多私人銀行的總部都設於此,由於瑞士銀行知名的保密能力,使蘇黎世成為世 界上境外銀行業務的中心。 |
日 內 瓦 |
位在瑞士法語區,許多國際組織在日內瓦設立總部或辦事處,包括有紅十字會的總部、世界衛生組織 等。 |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