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明清的社會制度與經濟文化 (六) -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中國歷史
4. 兩次英法聯軍之役:
(1) 原因:
為全面開放通商、鴉片未合法、公使不能駐京。英國與法國欲謀取在華更大利益,以亞羅號
事件及西林教案為導火線。
(2) 兩次聯軍:
第 一 次 咸豐 7 年(1857 年) |
備 註 • 臺灣開港始於此約。 • 內陸河口(長江)開港之始。 |
✸ 天津條約內容 |
• 公使駐京。 • 外人得入內地遊歷傳教。 • 牛莊、登州、臺灣、淡水、潮州、瓊州等地加開口岸。 • 鎮江、九江、漢口、江寧等長江四口岸開放。 • 確定領事裁判權。 • 修改稅則。 |
✸ 附約-中英通商稅則善後條約 |
• 鴉片合法化:中英議定於上海,使鴉片上稅成為合法商品。 |
第 二 次 咸豐 10 年 (1860 年) |
備 註 • 文宗逃奔熱河。 • 北京失陷,火焚圓明園。 • 九龍司割讓予英國。 |
✸ 北京條約的內容 |
• 開天津為口岸。 • 割九龍司與英國。 • 准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教堂。 |
(3) 影響:
A. 對外通商口岸增至 16 處,外人勢力由海口伸及內地,中國至此全面開放。
B. 自強運動因之而起。
(二) 俄國侵略
1. 俄人的東侵:
(1) 西伯利亞的佔領:
俄國 15 世紀末脫離欽察汗國的統治。
(2) 黑龍江北岸:
清順治元年(1644 年)築城尼布楚、雅克薩。道光 27 年(1847 年),莫拉維也夫被任為
東部西伯利亞總督。
(3) 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外交的開始。
簽訂原因 |
• 俄人於邊境到處劫殺。 • 雅克薩之戰:康熙 24 年(1685 年),都統彭春攻克雅克薩。 |
簽訂時間 | 康熙 28 年(1689 年) |
結 果 |
• 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界。 • 清廷允許俄人進行邊境貿易。 |
(4) 恰克圖條約:
時間 | 雍正 5 年(1727 年) |
內容 | 確定外蒙邊界,及開恰克圖為貿易之地。 |
後續 | 乾隆時因俄人違約,三次關閉恰克圖市場。 |
(5) 璦琿條約:
背景 | 莫拉維也夫藉由第一次英法戰爭爆發,以防英法為名,逐步侵占中國領土,並陳兵璦琿。 |
時間 | 文宗咸豐 8 年(1858 年) |
中方代表 | 黑龍江將軍奕山 |
內容 |
• 黑龍江以北之地歸俄屬。 • 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由中俄共管。 • 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由中俄共同航行。 |
影響 | 使中國在東北喪失廣大土地,是中國近代史上失地最多的條約。 |
2. 烏蘇里江以東之侵占:
(1) 背景:
俄乘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佯作協調人,逼迫中國簽訂天津、北京兩約。
(2) 中俄北京條約:
時間 | 咸豐 8 年(1858 年) |
內容 | 海口通商、最惠國待遇,及勘查吉林以東未定界。 |
(3) 中俄天津條約:
時 間 | 咸豐 10 年(1858 年) |
中方代表 | 恭親王奕訢 |
內 容 | • 烏蘇里江以東(吉林東部)歸俄。 • 戡定西疆國界。 • 允許俄人在庫倫、張家口、喀什噶爾通商。 |
3. 西北的侵占:
伊塔通商章程 | 咸豐元年(1851 年)簽定,使俄人獲伊犁、塔城通商及設置領事權。 |
中俄北京條約 | 藉機漸次侵併西北領土(條約見前文)。 |
塔城界約 | 簽定於穆宗同治 3 年(1864 年),塔城以西之國土為俄所佔。 |
東西並進 | 俄人侵略中國的策略。 |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