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社會制度與經濟文化 (七) -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明清的社會制度與經濟文化 (七) -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

 

   (三) 邊疆藩屬的喪失

         1. 俄侵伊犁:

  佔據伊犁   同治 10 年(1871 年)
  伊犁條約  

• 光緒 5 年(1879 年),簽下了喪權辱國之約。

• 光緒 7 年(1881 年),造成西北門戶洞開。

         2. 日軍侵臺(牡丹社事件):

  時間   同治 13 年(1874 年),由琅嶠(恆春)登陸。
  結果   訂立北京專約,賠錢了事。

         3. 日併琉球:

             光緒 5 年(1879 年),日本吞併之,改為沖繩縣

         4. 中法戰爭:

  背景因素  

法圖謀越南

• 法國勢力入侵越南:19 世紀後。

• 占據河內:同治 12 年(1873 年)。

   劉永福黑旗軍,受越王求助,大敗法軍。

  兩次西貢條約:法國與越南簽定,迫使越南成為法之保護國。

  爆發時間   光緒 8 年(1882 年)
  中國主力   劉永福的黑旗軍及湘、淮軍
  波及臺灣   法將孤拔毀福州馬尾船廠,攻陷基隆、進逼臺北,占據澎湖。
  結 果  

• 清朝戰敗,法國逼迫當時越南阮朝皇帝簽定第 2 次順化條約,否定清朝對越南的宗
  主權。

• 光緒 10 年(1884 年)簽訂中法天津和約,越南正式為法殖民地。

         5. 中英滇案:

  起       因   英翻譯馬嘉理被殺。
  煙台條約   允雲南通商,增開重慶等處為通商口岸。

         6. 英併緬甸:

  侵緬之始   道光、咸豐年間。
  併緬時間   光緒 11 年(1885 年)
  中英訂約   中國承認英在緬權利,會勘滇緬邊界。

   (四) 甲午戰爭與臺澎割讓

         1. 朝鮮問題:中日戰爭遠因。

江華島事件
• 日本藉此逼迫朝鮮否定中國宗主權。
大院君兵變

• 親華派:首領為舊派(大院君,國王之父)。

• 親日派:以新派閔氏(王妃)為首。

時間
• 光緒 2 年(1876 年)。
結果
• 韓國國門大開,日本取得領事裁判權。
親日派政變
• 日本趁中法戰爭煽動,旋為我駐韓將領袁世凱平定。
中日天津條約
• 兩國均撤兵離韓。
設駐韓委員
• 由李鴻章設置,並派袁世凱擔任。

         2. 甲午戰爭:

■ 導火線
日本藉口朝鮮東學黨之亂出兵,但亂事平定日軍不撤。
■ 時間
光緒 20 年(1894 年)
■ 結果

• 中國陸軍敗於平壤、海軍敗於黃海

• 簽訂馬關條約。

■ 馬關條約

• 時間:光緒 21 年(1895 年)。

• 代表:中國李鴻章,日本伊藤博文

• 重要內容:

☑ 承認朝鮮自主
☑ 割讓
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給日本。清朝割一省之條約之始即是馬關條約。
☑ 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
☑ 日享最惠國待遇,准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 賠償日軍 2 萬萬兩。

■ 遼東半島贖回
俄國聯合法、德干涉,中國乃得以 3 千萬兩贖回。
■ 公車上書
康有為等舉人聯名上陳拒約。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