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新帝國主義與兩次世界大戰 (二) - 世界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世界歷史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 大戰的爆發(1914 年至 1918 年)
1. 導火線:
西元 1914 年,奧國皇儲斐迪南夫婦在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被刺身亡,史稱塞城事件,該事件
導致奧塞戰爭爆發。
2. 宣戰:英國以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由,對德宣戰。
3. 主戰場:歐洲。
主要參戰國 | |
同盟國 | 協約國 |
▶ 德意志帝國 ▶ 奧匈帝國 ▶ 鄂圖曼帝國 ▶ 保加利亞 |
▶ 英 ▶ 法 ▶ 俄 ▶ 日本 • 以英日同盟為由對德宣戰,出兵德租界地膠州灣。 ▶ 義大利 • 西元 1915 年背棄「三國同盟」盟約,加入「三國協約」,對德、奧宣戰。 |
(二) 德國初期的陸上勝利
戰略 東守西攻策略。
西 線 |
僵持 | • 形成僵持的壕溝戰,英法合作於瑪恩河岸,阻遏德軍攻勢。 |
東 線 |
大勝 |
• 西元 1914 年坦能堡會戰,德總司令興登堡大敗俄軍。 • 德、奧聯軍征服巴爾幹之塞爾維亞與孟坦尼格洛。 • 西元 1917 年,俄發生 2 次革命,沙皇被推翻。 |
(三) 海上戰爭
1. 英國以強大海軍與經濟封鎖德國。
2. 德國以潛艇反封鎖英國。
(四) 美國參戰的原因
1. 西元 1915 年,美國油輪和郵船,相繼被德國潛艇擊沈。
2. 西元 1917 年,德國宣布無限制使用潛水艇政策,美國大憤。
3. 德國蓄意煽動墨西哥反美。
四、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
(一) 巴黎和會的召開(1919 年)
三巨頭 |
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蒙梭。 |
14 點和平計劃 |
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作為交戰國間議和的基礎,但不為其他戰勝國所苟同。 |
理事會 |
由英、美、法、日、義五強國首席代表組成,以指導和會之進行。 |
(二) 凡爾賽條約
除國際聯盟公約外,皆為對德條款。
領土割讓 | 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還法。 |
軍備限制 | 取消參謀本部,廢除徵兵制等。 |
賠款 |
• 德國被認為是大戰禍首,故須賠償一切損失。 • 因賠款數額太龐大,導致德國經濟破產,種下第二次大戰之禍因。 |
山東半島 | 中國因為山東半島問題拒絕簽字。 |
(三) 其他影響
1. 奧承認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拉夫、南斯拉夫之獨立。
2.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起而領導土耳其人,反對和約。
(四) 四國獨立
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四國脫離俄國獨立。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