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識 (五) - 旅遊中特殊症狀預防與急救

作者:陳偉隆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急救常識 (五) - 旅遊中特殊症狀預防與急救

急救常識 (五)

 

旅遊中特殊症狀預防與急救

一、飛行時差(Jet Lag)

     1. 定義:

         身體的自然節奏和睡眠週期受到擾亂而引起的症狀,通常在短時間內橫越多個時區所引發。由西飛
         向東所造成的飛行時差,比由東飛向西時嚴重
,所需要復原的時間也較久。

     2. 症狀:

         腸胃不適(食慾不振)、全身倦怠、白日精神不濟、夜晚難以入眠等。甚至會影響工作和思維的表
         現。很多症狀往往合併有旅行本身帶來的疲倦感,這些症狀會隨者身體漸適應新的時區,而慢慢改
         善。

     3. 預防:

        (1) 出發前應有充足的休息,及避免睡眠不足。

        (2) 當旅程少過三天時,應試著按出發地的時間表作息,而不是按目的地的作息時間。如有特別需
             要,請先諮詢專業醫師。

        (3) 當旅程超過三天以上,應立即依目的地的睡眠及用膳時間作息。
             如有需要,可以在最初的數天作午間小睡,以助適應。

        (4) 旅客因生理時鐘的運作而造成時差問題,可在出發前依要去的國家,每跨一個時區以一天一小
             的速度調整作息、調整咖啡因攝取、接受日照時間長短等方法調整,以免造成過度嗜睡或日
             夜顛倒的問題。

        (5) 抵達目的地後,白天時應多接受戶外陽光照射,可以減少時差的症狀。

        (6) 在飛行途中,儘量避免飲用過多的酒精和具有咖啡因的飲料。

        (7) 避免過量飲食,適時補充水分及限制酒精量的攝取亦有幫助。

        (8) 短效的安眠藥可能有幫助,如有需要時,應先與專業醫生商討後,再決定是否使用。

        (9) 褪黑激素(Melatonin)曾被宣稱可減緩時差的影響,但它的安全性及使用劑量仍有待證實;
             如服用時間及劑量不當時易有反效果,應先請教專業醫生。目前 WHO 並不建議使用褪黑激
             素。

二、動暈症(Motion Sickness)

     1. 定義:

         搭乘交通工具,如飛機、船、車時,因眼睛與內耳(半規管、前庭)失衡,訊號傳輸大腦時受到擾
         亂所致。

     2. 症狀:

         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眩暈、面色蒼白及冒冷汗等,在婦女(尤其是懷孕及經期間)及二到十二歲
         的兒童較常發生。

     3. 預防:

        (1) 出發前一天,保持睡眠充足與飲食清淡。

        (2) 行前進食選擇易消化之食物且要避免過量。

        (3) 選擇交通工具中最穩定的部位。如船中央的位置、飛機上較靠機翼的位置,或汽車的前座、火
             車上前行的座位,或巴士中間稍前的位置

        (4) 採定向遠眺,將視線固定於遠處的某一個定點,儘量保持身體靜止和避免快速的頭部動作。

        (5) 閉眼或仰臥休息。

     4. 藥物使用:

        (1) 抗組織胺類藥物(Antihistamines)可以預防或減輕動暈。應在旅程前 30 至 60 分鐘及沿途
             服用。副作用包括有易口乾舌燥,注意力不集中及容易睏倦等現象。

        (2) 東莨菪鹼(Scopolamine)有口服及經皮膚吸收貼片兩種劑型,口服劑型可使用於 6 ~ 8 小
             時的短程旅行;貼片則適用於持續數日之行程,並應在行前 4 ~ 6 小時使用,貼在無毛髮覆
             蓋處(如耳後)。

        (3) 所有的抗暈藥物都應避免使用於患有青光眼、呼吸系統問題,如哮喘或因前列腺肥大而排尿有
             困難的病人。

        (4) 服藥前應先與專業醫生商量。

        (5) 自行駕駛及從事水中活動者,不宜使用抗暈藥物。

三、曬傷

     1. 造成曬傷(Sunburn)之原因: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引起曬傷的物質。紫外線中包含兩種主要成分:UVA 和 UVB。紫外線雖有助於
         製造維他命 D 以利鈣質吸收,卻會引起某些皮膚的藥物反應(如口服避孕藥、某些抗瘧疾藥
         等)。UVA 亦使皮膚曬黑及產生皺紋;而UVB造成皮膚曬傷,老化,及造成皮膚癌。
每日的上午
         十時到下午四時,是一天中最容易曝曬到陽光的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有從事戶外的 活動,尤
         其是在沙灘、雪地、海邊等地方,需要注意防曬。

     2. 症狀:

         曬傷的症狀,通常不會立即出現,多發生於曝露日曬四小時之後,於三到五日後漸漸消失並恢復。
         在嬰幼兒及老年人身上,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

        (1) 較輕的症狀:

             A. 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

             B. 出現水泡。

             C. 皮膚有曬黑的現象,甚至會脫皮。

        (2) 嚴重的可能伴隨有以下症狀:

             A. 神智不清,頭痛。

             B. 噁心嘔吐。

             C. 發燒至 38.5 °C 以上。

             D. 皮膚疼痛面積過大或發熱超過四十八小時。

     3. 預防:

        (1) 儘量避免在陽光最強的時段(10:00 AM ~ 4:00 PM)外出或從事戶外活動。

        (2) 使用洋傘、帽子,穿著長袖衣物。

        (3) 使用安全合格的太陽眼鏡,尤其是在沙灘及雪地上時。

        (4) 使用防曬品。

             A. 平日:選擇防曬係數(SPF)15 或以上的防曬品。

             B. 從事戶外活動:選擇防曬係數(SPF)30 或以上的防曬品。另外,從事水上活動,應選擇防
                 水性佳之防曬品。

             C. 游泳或出汗後,應重新塗抹。

             D. 定時補充塗抹。

        (5) 有些防蚊液會降低防曬油的效果,兩者合併使用時應注意。

        (6) 如有使用抗瘧疾藥物(Doxycycline)時,應更加留意。

     4. 治療方式:

        (1) 沒有任何快速方法可以有效治療。

        (2) 可服用止痛藥物以減輕疼痛。

        (3) 局部冰敷,注意不可刺破水泡,以免二次感染。

        (4) 曬傷的皮膚應避免繼續被曬傷及過分刺激,以減少疼痛。

        (5) 若曬傷面積過大,或合併有其他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優惠資訊》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