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宋元的社會制度與經濟文化 (一) -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中國歷史
宋元的社會制度與經濟文化
一、政治制度
(一) 官制
1. 宋朝:
(1) 中央(強幹弱枝):
為改善藩鎮問題,採中央集權,削弱地方之政策,百官奉行職務而已。雖消除了造成地方割
據與威脅皇室的因素,但因權責不清,故效率低落。
三權分立 |
宋初實行政治、軍事、財政三權分立。 |
文武分權 |
• 文:尚書左僕射居相職:身兼政治、財政二權。 • 武:樞密使掌軍事。 |
左右丞相 |
• 左右僕射改稱左右丞相。 • 南渡以後,刪去三省長官虛銜,以左右丞相掌中書省。 |
軍政合一 |
寧宗以後,丞相兼樞密成為常制。 |
(2) 地方:
路、州、縣三級制 |
州包括比州大的府,以及比州小的軍、監。 |
地方官派任 |
地方長官皆由朝臣兼任,屬差遣而非正官。 |
2. 元朝:
● 中央 |
• 文武分權:中央最高行政與軍事機構是中書省與樞密院。中書省掌政務,樞密院知兵事。 • 最高政務機構由多元變為一元:三省只留中書省,並移六部於中書省下。但宰相仍採多人制:中書 |
● 地方 |
仿宋制: • 設行中書省:設於三級(路州縣)之上,簡稱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機構。 • 長官:仿效中央,亦置丞相、平章等官。 • 意義:為日後省制的起源。 |
(二) 兵制
1. 宋朝:
募兵制,但王安石變法,以民兵代募兵,新法失敗又恢復募兵。
特點 | 事權統一,無強藩專擅之弊。 |
缺點 | 兵將不相習,戰鬥力弱。 |
2. 元:
於地方屯駐軍隊以鞏固其統治。
起初兵制 | 蒙古軍 | 蒙古人組成 |
探馬赤軍 | 諸部族組成。 | |
入中原後 新增兵制 |
漢軍 | 黃河流域一帶百姓組成。 |
新附軍 | 長江流域的宋人組成。 | |
行樞密院事 | 遇戰事時,派遣行樞密院事來指揮軍事,事已則罷,可免將帥專兵之弊。 |
(三) 賦稅制度
宋 | |
賦役項目 | |
賦稅 | 差役 |
• 仿唐兩稅法,分夏、秋兩次徵收。所繳之物,以實物為原則,另等值現金亦可。 | • 名目繁多,人民深受其苦。 |
缺點 | |
人民負擔較唐為重,因除了兩稅,尚有差役。 | |
元 | |
賦役項目 | |
稅糧之法 | |
• 「江北」依地或丁徵穀粟。 • 「江南」行兩稅法。 | |
科差 | 額外課 |
• 依戶令輸絲、銀代替力役。 | • 針對人民所有物課徵。 |
缺點 | |
課斂之甚,前所未有。 |
(四) 科舉制度
1. 宋:科舉制度促成社會階層轉換。
(1) 大致與唐代相同:
金榜題名可做官員,因讀書人多競爭激烈,科舉及第後,先任地方官。
(2) 彌封和謄錄之法:
防止考試舞弊的方法,較唐嚴密。
(3) 南渡以後:偏重進士,但分成經義和詩賦兩科。
2. 元:
(1) 除科舉外,國子學課試及格者,亦可授官補吏。
(2) 銓政紊亂:因選舉制度一直無法上軌道。
(五) 學校教育
1. 宋:
(1) 官學:
A. 因王安石變法而更盛,宋徽宗時是學生人數最多的時候。
B. 南宋太學仍行三舍法。
C. 學術風氣不如書院,但有東漢遺風,極重氣節,太學有無官御史臺之稱。
(2) 書院(私學):
起源 | 唐憲宗時李寬在衡州設石鼓書院(最早的書院)。 |
五代漸盛 | 因山林講學興起。 |
北宋前期 | 四大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商邱應天書院、河南嵩山嵩陽書院。 |
北宋後期 | 因官學興盛,書院稍衰。 |
南宋理學 | 南宋理學家自立書院,使書院乃大復興。 |
講學宗旨 | 做人重於求知、崇尚實踐,而以自覺啟發為主。 |
貢獻 | 書院雖有官、私之分,但皆重講學自由,對學術傳播及士風的保存,貢獻很大。 |
2. 元:十分注重學校教育。
學官設置 | 設於各行省,以管理學校。 |
私人書院 | 元允許私人設立書院。 |
影響 | 對明清兩代之教育制度有先導作用。 |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