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儀 (二) - 食的禮儀

作者:陳偉隆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國際禮儀 (二) - 食的禮儀

國際禮儀 (二)

 

六、進餐時應注意的禮儀

     1. 以食就口,勿以口就食。閉嘴靜嚼勿大聲談話。

     2. 盤內食物以吃完為佳,較合乎禮節,惟亦不宜勉強為之。

     3. 喝湯禮儀:若盤碗的底層湯汁不易喝掉,可以傾斜的方式取用,小型湯碗則可以拿起來飲用,但底
         下的湯盤則不可以離桌。使用湯匙舀湯時
由內向外,也可以用手指撕麵包沾湯汁取用,吃的乾乾淨
         淨,並不算失禮。注意
不可發出聲音

     4. 口內的魚骨或其他骨刺可以拇指與食指自口中取出。果核應吐在空握的拳頭內,然後放在盤子裡,
         勿直接吐在餐盤或桌子上。

     5. 欲取用遠處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切勿越過他人取用。

     6. 麵包要撕成小片送進口中食用,一次吃一口,食物要切著吃。口中食物未嚥下時,勿再加東西。也
         不要把肉塊一次都切成小塊。

     7. 洗指碗:一般吃蝦子、生蠔等需用到手直接取用食物後,多會附上洗指碗水,為避免混淆多會在碗
         內放上一朵鮮花裝飾加以區別。

     8. 進餐時應儘量避免噴嚏、長咳、呵欠、擤鼻涕。若確有必要,應速以手帕或餐巾遮掩。

七、其他注意事項

     1. 打破餐具時,首應保持鎮靜,待侍者前來協助。如需侍者時,通常不用聲音,而以簡單手勢為主。

     2. 不宜在餐桌上化妝或使用牙籤。

     3. 西式宴會主人可於上甜點前致詞,中式宴會則在開始時致詞。

     4. 沿餐檯以順時針方向取用,勿插隊,取用食物時不宜交談。

     5. 取用時,應依冷、熱食及甜點、水果之順序酌量使用。

     6. 切忌一次取用過多,堆積盤中。

     7. 應俟口中食物吞嚥後,始起身取用,勿邊走邊咀嚼。

     8. 用畢之餐盤勿疊放,亦不宜重複使用,應請服務生收回。

八、日本料理用餐禮儀

     1. 日式料理分類:

         分為本膳料理、懷石料理、會席料理三種。

 本膳料理 
源於 15 世紀室町時代的上流社會,用膳時極講究規矩禮法。屬紅白喜事時食用的料理,只出現在少數的正式場
合,如婚喪喜慶、成年儀式及祭典宴會上,烹調時注重色、香、味的調和。
 懷石料理 
日本禪師修行時,以生火煮石,將溫暖的石頭抱在懷中以忍住飢餓而得名,今已演變成日本料理中最高級的經典料
理。其精髓,在滿足「視、味、聽、觸、意」五種感官的元素。
 會席料理 
是 17 世紀江戶時代武士宴客的料理,是現今日本最普遍的料理,吃法較自由、輕鬆。

     2. 基本菜餚:

         依序如下表:

 先 付  即前菜。目的在試探舌頭。由左而右吃。
 吸 物  清香淡味的湯類,具有漱洗口中飲酒味的功能。
 刺 身  即生魚片。
 煮 物  關東煮法強調煮到汁乾;關西煮法則湯汁多。
 燒 物  即燒烤的菜餚。
 揚 物  油炸的菜,從自己前方吃起。
 蒸 物  即蒸熟的菜。
 酢之物  即醋拌涼菜。
 御飯、汁、香之物  即飯、味增湯、泡菜。汁也被稱為止碗(tomewan),意思是出菜到這裡為止。

     3. 烹調原則-五味、五色、五法。

         五味:甘、酸、辛、苦、鹹

         五色:白、黃、青、赤、黑

         五法:蒸、炸、烤、煮、生

     4. 日本清酒:

         分三級,由低到高依序為:純米酒、日本釀造、吟釀

     5. 用餐禮儀:

        (1) 晚輩要比長輩先到。

        (2) 包廂內,主客或上司應該坐在靠內離門口最遠的位置,而輩分較低者,則坐在最靠近門口的位
             置。

        (3) 進入包廂應脫鞋,並將鞋頭朝外放。

        (4) 吃生魚片應由油脂較少、白肉魚片先食用。食用時先將芥末沾到生魚片上,再以生魚片沾醬油
             吃。

        (5) 喝湯時,左手箝住碗的下方,右手掀開碗蓋掀開,將蓋子側立在碗內邊緣,使蓋內水珠滑進碗
             裡,然後碗蓋置於湯碗的
右側朝上放置。

        (6) 吃飯時,切忌不可用筷子互相傳菜,因為在日本此舉是在祭祀已往生的人。

        (7) 筷子使用後應橫擺在筷枕上,不可正對他人。餐畢,筷子要套入紙套內擺在筷枕上。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優惠資訊》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