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時代 - 臺灣歷史 (一)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史前時代  - 臺灣歷史 (一)

臺灣歷史 (一)

 

史前時代

一、臺灣史前時代的畫分

舊石器時代晚期 據傳統分類法,距今 45,000 ∼ 10,000 年前

特色

• 有打製石器、骨角器,未見磨製石器。

• 採集、漁獵的生活。

• 已知用火。

文化代表

• 臺東長濱文化:臺灣臺東縣長濱鄉發現的八仙洞,是臺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

• 臺南左鎮人:舊時認為是臺灣所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但學界尚有爭議。

• 苗栗網形文化:分布於西海岸丘陵一帶,以伯公壠遺址最為著名。

相關性

因打製石器之類型與大陸華南一帶接近,一般認為與大陸系統的舊石器時代文化有
關。

 

新石器時代 約距今 7,000 ∼ 2,000 年前

特色

• 有磨製的石器。

• 陶器的使用(粗繩紋陶)。

• 有玉器配帶。

• 根莖作物的栽培(開始發展農業及畜牧)。

文化代表

大坌坑文化 臺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原住民文化)。
圓山文化 主要特色為貝塚(史前人類食用貝類後所遺留殘骸)。
卑南文化 臺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有石板棺墓葬群遺址、巨石以及大量精美玉器出
土,亦為環太平洋地區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木葬群。
巨石文化 因臺灣大學首先於臺東成功鎮麒麟遺址進行考古研究,故又稱「麒麟文化」,
其中以位於臺東都蘭村的都蘭遺址,為臺灣東海岸巨石文化的代表性遺址。
此類巨石遺址,有學者認為是卑南文化的一支。
墾丁文化 日治時期稱「墾丁寮石器時代遺址」,為臺灣最早進行學術發堀之考古遺址,
石板棺為其主要特色。
牛罵頭文化 於臺中市清水區發現之新石器時遺址,一般認為牛罵頭文化是承續大坌坑文化
而來的。

相關性

上述文化或與大陸東南沿海的新石器文化有密切關係,或與東南亞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相
關連。

 

金屬器時代 約距今 2,000 年前

特色

• 除了石器和陶器外,已知使用銅器、鐵器以及煉鐵。

• 過著以稻米為主,根莖作物為輔的農耕生活。

文化代表

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其中以十三行遺址最著名,位在新北市八里區。

發展差異

因為地域差異的關係,在兩千年前臺灣西部大都已進入金屬器時代,但東部和中央山區
許多地方仍停留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階段。

 進階學習 

十三行文化
分布位置 北部地區,著名遺址位於新北市八里區
特色

1. 煉鐵術:

    為臺灣目前唯一發現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2. 凱達格蘭族祖先:

    是十三行文化的創造者,他們是繼圓山文化和芝山岩文化之後,邁向金屬器時代
    的文化。

3. 具航海技術及貿易行為:

    出土的玻璃手環、瑪瑙珠、中國銅錢等外來物品,說明當時人們可能以熟練的航
    海技術與島內外居民進行貿易。

4. 干欄式建築:

    建築柱洞的遺跡顯示當時人們為適應潮溼的環境,而以干欄式建築為居住方式。

墓葬方式 大量墓葬相關之器物和人骨,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屈肢側身葬的埋葬方式。

二、臺灣本島稱呼的改變

島名  時代   稱呼   時代   稱呼 
三國 夷洲 鄭成功 東都
隋至元代 流求、琉求、瑠求 鄭經 東寧
明代 東番、大員 清代 臺灣
葡萄牙人 福爾摩沙 日本人 高砂、高山國

 

城市名  現名   舊名   現名   舊名 
基隆 雞籠 臺南 赤崁
淡水 滬尾 高雄 打狗
萬華 艋舺 屏東 阿猴
新竹 竹塹 恆春 瑯嶠
彰化 半線 宜蘭 蛤仔難、噶瑪蘭
嘉義 諸羅 花蓮 哆囉滿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