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論 -臺灣地理 (八)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區域概論 -臺灣地理 (八)

臺灣地理 (八)

 

三、臺灣南部區域

     曾文溪以南至恆春半島為臺灣最早墾殖的地區。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進階學習 

一府二鹿三艋舺
依開發時間早晚,而有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臺灣諺語。描述臺灣由南至北的開墾史。其中所指:一府為今臺南
市,二鹿為彰化縣鹿港,艋舺為今日臺北萬華。三者為清領時期全臺的三大城市。

 

   (二) 自然環境

         1. 地形:

             為中央山脈西側陷落,且為阿里山、玉山山脈南行的末端,平原廣闊。

屏東平原

• 全臺第二大平原。

• 高屏溪流貫其中,高屏溪為臺灣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

河流堆積旺盛

• 上游坡陡流急,河川出谷口易形成沖積扇。

• 下游平緩彎曲,多氾濫及沖積平原。

海岸線多變

• 潟湖淤塞,海岸西移:

   台江內海陸化。

• 沿海多沙洲、潟湖可發展航運和養殖漁業:

  洲外大陸棚廣大,漁產豐富,古稱台江內海,目前七股潟湖為面積最大之潟湖。

• 南端珊瑚礁海岸為觀光重要資源:

  高雄附近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地質提供水泥所需之原料。

         2. 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氣溫

終年高溫,陽光充足。

雨量

夏雨冬乾,夏季西南季風吹送,帶來豐沛溼氣,降水量佔全年 90%,冬季長而乾燥適合鹽業發展。

   (三) 人文環境

         1. 府城(臺南市)的興起與沒落:

興起 荷蘭時代 赤崁樓初具市街雛形。
明鄭時期 以臺南為政治、文化中心。
清朝時期 首設府城於臺南,且以鹿耳門為正式港口對大陸廈門、泉州貿易,故文風鼎盛,文
教設施普及。
沒落 港口機能衰退

• 缺天然良港。

• 台江內海淤積陸化。

• 現代化輪船興起。

經濟地位衰退 北部的樟腦、茶葉取代蔗糖,成為臺灣最重要的輸出品。
臺灣建省 省城臺北取代了府城政治地位。
高雄崛起 臺南喪失南部最大都市的地位。

         2. 高雄市:近代高雄都會區形成,成為南部發展的核心。

            (1) 早期的打狗(意為竹圍):

 優缺點 
優點 • 水域開闊:為一天然潟湖。
• 風平浪靜:外有沙洲(旗津區)為屏障。
• 形勢險要:壽山與旗後山對峙。
• 含沙量少:河川短小。
缺點 早期港灣內多礁岩。
 發展 
明末 為大陸漁民烏魚汛期的重要據點。
明鄭時期 因軍屯和民墾,成永久性聚落。
清同治 2 年 開港,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2) 日治時期:

縱貫線通車
西元 1908 年,縱貫線通車,打狗為終點站,為海陸運貨物集散地。
興築高雄港
西元 1908 年,作為日本南進的軍事基地,興築高雄港,奠定其現代化港口基礎,逐步取代安平港。

            (3) 國民政府時期:

擴建高雄港

配合經濟建設計畫,設置全臺最大的臨海工業區。

設立加工出口區

• 利用廉價勞力。
• 便利海運。
• 執行政府出口擴張的經濟政策。

重工業區

如中鋼、中船、石化工業。

         3. 臺南蘭展:

             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設於臺南市後壁區,每年定期舉辦臺灣國際蘭展,與亞太蘭展、世界蘭
             花會議並列為世界三大蘭展。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