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性質與分類

作者:CHENGXIANG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法律性質與分類

法律性質與分類

 

一 、公法或私法

   (一) 區分

         公法與私法之區分,我國通說係採新主體說,即以法規歸屬的主體為區分標準。若僅有國家或其他公權力主體得為法規所歸屬之主體,即為公法;若任何人(包含國家、公權力主體或私人)均得為法規所歸屬之主體者,則為私法。二者區別實益如下:

※ 重點觀念

                                                  公法                                             私法

意義

規範公領域生活

(如行政法、刑法等)

規範私領域生活

(如民法、商事法規等)

區別實益

基本權效力之拘束性 直接受基本權所拘束 須透過第三人效力理論或是間接立法方式。(例如以違反公序良俗為原理原則之過渡體現,始得受基本權效力之間接拘束)
適用基本原則之不同 依法行政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法律保留原則 私法自治原則契約自由原則
強制執行之方法 行政執行法 強制執行法
強制執行之方法 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

   (二) 定性

         警察法規原則上皆屬公法,須遵守依法行政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法律保留原則等。

   (三) 雙階理論

         1. 意義:

             在公私法區辨之過程中,對於一些公權力主體的私法行為,其實仍無法與公法完全脫鉤觀察,亦即,無法單純將其歸類為私法,或完全歸類為公法,因而產生了雙階理論。雙階理論認為,在某些公行政之補助行為(給付行政)之情形時,整個公行政行為應分為二個階段觀察。

         2. 實務見解:

             (1) 國宅出售:

                  釋字第 540 號以出售國宅為例,人民聲請國宅以及國家決定應將國宅如何分配,此為公法事件;而確定國宅出售名單之後,國宅之買賣,即為單純的不動產買賣,此為私法事件。

                  公法                                     私法 

     申請國宅、國宅租售資格決定    國宅租售契約

     ───────────────────┴──────────

             (2) 政府採購案件:

                  另一雙階理論顯著之例子為政府採購法案件,最高行政法院 97 年 5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二),從廠商投標到決定由何廠商得標之階段,為公法事件;而與得標之廠商簽訂採購契約,則為私法事件。

                  公法                                      私法

     廠商招標、投標、審標到決標  │  政府採購契約

     ───────────────────┴──────────

   (四) 私經濟理論

         私經濟理論在探討的問題即是,公行政行為受公法效力所及之範圍究竟包含何者:

         1. 私經濟行政之意義:

             (1) 行政可以分為公權力行政私經濟行政兩大類,公權力行政指的是傳統國家高權行政行為,此種行政毫無疑問的應適用依法行政原則,受到相關公法原理原則所拘束。

             (2) 而私經濟行為則是指國家搖身一變,以不同的地位,通常是不同於以往之高權統治地位,而是立於與私人相同地位,或是其他形式,藉此達成行政之目的,又被稱為國庫行政

         2. 私經濟行政之態樣:

             私經濟行政又可再依該行為所欲達成之目的為何,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行政私法行為:國家以私法行為達成行政任務行政

                  任務在行政權被賦予行為形式選擇自由之下,不僅可以公法行為達成,亦可以私法行為達成。

                  以租售國宅達成給付行政、經營自來水公司提供全國用水之供應。

             (2) 行政輔助行為:國家以私法行為取得行政運作所必需

                  A.行政之運作並非憑空即可為之,必要的文具、事務用品仍需要採買,硬體建築物也需要修繕及維護,此時行政與一般私法行為並無差異,原則上應無分別看待之必要。

                  B.然而,有時行政輔助仍有公法事項介入之可能,例如:優先與公益團體合作,像是活動茶點以喜憨兒烘焙坊為訂購對象等等。

             (3) 行政營利活動:國家以私法組織之型態參與營利活動

                  國家亦得從事營利活動以充盈國庫,可選擇以成立私法組織(例如:公司)之方式進行營利活動賺取國家利潤,雖以增加收入為主要之目的,但有時亦伴隨著某種程度的社會經濟相關因素為考量。

                  臺灣菸酒公司、中華電信等官股公司。

二、法律或命令

   (一) 法律

         1. 法律得定名為條例通則中央法規標準法 2

         2. 下列事項應以法律定之:中央法規標準法 5

             (1) 憲法或法律有明文規定,應以法律定之者。

             (2) 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

             (3) 關於國家各機關之組織者。

             (4) 其他重要事項。

         3. 定性:

             警察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警察職權行使法、社會秩序維護法、集會遊行法、警械使用條例、行政執行法等皆屬法律。

   (二) 命令

         1. 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準則中央法規標準法 3

         2. 種類可區分為二:

             (1) 法規命令:

                  A.意義:

                     依行政程序法第 150 條第 1 項規定,本法所稱法規命令,係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

                  B.定性舉例:

                    (A) 警械許可定製售賣持有管理辦法之性質為法規命令。內政部依警械使用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訂定該辦法。

                    (B) 沒入物品處分規則之性質為法規命令。行政院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九十三條第二項規定訂定該規則。

             (2) 行政規則:

                  A.意義:

                     依行政程序法第 159 條第 1 項規定,本法所稱行政規則,係指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之規定。

                  B.定性舉例:

                     偶發性及緊急性集會遊行處理原則之性質為行政規則。依該原則第 1 點規定,為使警察機關因應司法院釋字第七一八號解釋,於集會遊行法修正施行前,執行偶發性及緊急性集會、遊行事項有所遵循,特訂定本原則。故該原則適用於警察機關內部規範,非直接對人民發生效力。

※ 重點觀念

                                      法規命令                                             行政規則

規範事項 得在法律授權下,規範權利義務 行政機關內部規定
有無法律授權 須法律授權,遵守授權明確原則 依行政機關權限、職權,不須另有法律授權
效力 直接對外效力 原則僅具內部效力
應遵守之原則 法律優位原則、法律保留原則 法律優位原則

   (三) 地方制度自治法規

         1. 自治法規: 地方制度法 25

             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得就其自治事項或依法律及上級法規之授權,制定自治法規。自治法規經地方立法機關通過,並由各該行政機關公布者,稱自治條例;自治法規由地方行政機關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自治規則

         2. 自治條例: 地方制度法 26

             (1) 自治條例應分別冠以各該地方自治團體之名稱,在直轄市稱直轄市法規,在縣(市)稱縣(市)規章,在鄉(鎮、市)稱鄉(鎮、市)規約

             (2) 直轄市法規、縣(市)規章就違反地方自治事項之行政業務者,得規定處以罰鍰或其他種類之行政罰。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其為罰鍰之處罰,逾期不繳納者,得依相關法律移送強制執行。

             (3) 前項罰鍰之處罰,最高以新臺幣十萬元為限;並得規定連續處罰之。其他行政罰之種類限於勒令停工、停止營業、吊扣執照或其他一定期限內限制或禁止為一定行為之不利處分。

             (4) 定性舉例: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91-1 條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得因地制宜,制定自治條例,規劃得從事性交易之區域及其管理。故如台北市依該條規定訂定得從事性交易之區域及其管理條例者,該條例性質即屬自治條例。

         3. 自治規則: 地方制度法 27

             (1) 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就其自治事項,得依其法定職權或法律、基於法律、自治條例之授權,訂定自治規則。

             (2) 前項自治規則應分別冠以各該地方自治團體之名稱,並得依其性質,定名為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或準則。

             (3) 定性舉例:

                  高雄市錄影監視系統設置管理及利用辦法之性質屬自治規則。其係直轄市政府高雄市,就其自治事項-錄影監視系統之設置管理及利用,為維護治安,並增進公共利益及保障人民權益等,而訂定之辦法。

         4. 委辦規則: 地方制度法 29

             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為辦理上級機關委辦事項,得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中央法規之授權,訂定委辦規則。

         5. 自律規則: 地方制度法 31

             (1) 地方立法機關得訂定自律規則。

             (2) 自律規則除法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外,由各該立法機關發布,並報各該上級政府備查。

三、強行法與任意法

   (一) 區別標準 

         法律適用程度是否容許當事人自由決定。

         1. 強行法:

             法律規定之內容,不容許依當事人之意思變更,亦即不得自由決定適用或排除適用。

         2. 任意法:

             法律規定之內容,容許當事人依其自由意志決定適用範圍及法律效果,亦得加以排除適用等。

   (二) 定性

         警察法規原則上皆屬強行法,當事人不得自由決定適用或排除適用。

四、組織法或行為法

   (一) 區別標準

         1. 組織法:

             指僅作為組織內部職權之事項劃定,不能直接對人民發生效果。

         2. 行為法:

             法律依據要對人民發生效果需有行為法性質之法律方可以為之。

   (二) 定性

         1. 如行政執行法、警察職權行使法、社會秩序維護法、集會遊行法、警械使用條例等皆有行為法之性質。故廣義警察法規具有組織法行為法性質。

         2. 狹義警察法僅具組織法性質。

             警察法規中,僅警察法定性為單純之組織法,大法官釋字第 570 號解釋理由書中明言:

※ 增強實力

釋字第 570 號

【解釋爭點】

玩具槍管理條例及內政部公告之管制規定違憲?

【理由書】節錄

內政部為中央警察主管機關,依警察法第二條暨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固得依法行使職權發布警察命令。然警察命令內容涉及人民自由權利者,亦應受前開法律保留原則之拘束。警察法第二條規定,警察任務為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同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警察有依法發布警察命令之職權,僅具組織法之劃定職權與管轄事務之性質,欠缺行為法之功能,不足以作為發布限制人民自由及權利之警察命令之授權依據。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考試門檻低,非警校生、年滿18歲就能考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與行政警察考科相近,還能報考監所管理員 司法特考資料索取

國安情報工作重要,月領上看6萬元 國安局特考資料索取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國安局特考 高普考

優惠資訊》

國考團報月 購課最高折1萬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