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 (二) - 世界歷史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中古時期 (二) -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

 

四、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一) 政治發展

         1. 興起:

            (1) 土耳其帝國(塞爾柱土耳其人):

                 西元 6 世紀,突厥汗國入侵中亞。直到 8 世紀時,突厥人勢力衰弱,為阿拉伯所征服,改信
                 奉伊斯蘭教,後成立土耳其帝國。

            (2) 鄂圖曼帝國(鄂圖曼土耳其人):

                 於 14 世紀上半葉,蒙古帝國內的伊兒汗國勢力減弱,趁機興起,加以當時阿拉伯帝國、東
                 羅馬帝國與波斯帝國之間不斷相互爭戰,國力衰弱,給予鄂圖曼帝國最好的擴張機會。

            (3) 影響:

                 一方面取代了阿拉伯帝國在伊斯蘭世界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又向西佔領了君士坦丁堡,17
                 世紀極盛時勢力達
歐亞非三大洲,因鄂圖曼帝國隔斷歐洲往東方的道路,迫使歐洲人向海洋
                 發展,開啟了後來的
大航海時代

         2. 統治方法:

 政教合一  信奉伊斯蘭教,蘇丹為政治及宗教領袖。
 半自治  由於版圖太大,加以民族複雜,對於帝國內各區域以半自治的方式統治。
 義務  繳納足夠的稅金即可。
 宰相為首  下轄行政、宗教、軍事三大部門。

         3. 延續: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取代了阿拉伯帝國與東羅馬帝國之地位,勢力一直到 17 世紀開始轉衰,但仍
            存續其命脈直到一次世界大戰後。

   (二) 文化

         鄂圖曼帝國其廣大疆域內曾有兩河流域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以及拜占庭文明等不同的文明存
         在,並互相激盪融合成獨特的「鄂圖曼文化」,壯觀的
清真寺為帝國興盛時代的象徵。

五、中古歐洲的日耳曼民族

   (一) 西歐的政治發展

         1. 法國的法蘭克王國:克洛維進入高盧,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法蘭克民族於中古時期有兩位重要的
            皇帝:

            (1) 查理曼國王:

                 A. 西元 800 年由羅馬教宗加冕,稱「羅馬人的皇帝」,以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

                 B. 查理曼在位時東征北討,其故事記載於重要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一書中。

            (2) 鄂圖一世:

                 西元 962 年由羅馬教宗加冕,稱「羅馬皇帝」。其王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惟其統治領土
                 實際上僅限於日耳曼地區。

         2. 其他日耳曼民族建國:

  義大利半島   倫巴底和東哥德王國
  西班牙   西哥德王國
  北非   汪達爾王國
  英國   盎格魯.撒克遜諸小邦

   (二) 中古歐洲之封建制度

         是西歐與中歐地區長期歷史中環境醞釀而成的:

 領主  擁有土地者,分封土地給下屬。
 附庸  得到領主分封土地者。
 臣屬關係  領主與附庸間有一定的權利義務,透過分封建立起「臣屬關係」。

 

✸ 中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差異

• 周代封建:重視血統關係的政治結構。

• 歐洲封建:為一種契約關係

   (三) 中古時代歐洲社會的特徵

         1. 社會階級:

            (1) 國王之下有貴族,貴族為特權階級,擔負戰鬥與守護之責。

            (2) 因地方勢力興起,小自耕農為自身的安全而將土地獻給貴族,以接受其保護,故平民多淪
                 為農奴。

            (3) 農奴是莊園最主要的勞動力。

         2. 莊園經濟:

            (1) 起源:

                 A. 在王權衰微,無力抵抗的情形下,發展出居民依附莊園領主的情形。

                 B. 法蘭克人建國後,將土地分封給有功者形成貴族階級,至 8 世紀時,王室為抑制貴族的
                     勢力而實施封建制,故封建制度的基礎在於莊園。

                 C. 自 11 至 13 世紀是封建制度的鼎盛期,而後莊園農業開始改變。

            (2) 制度:

                 莊園是當時社會的基本經濟生產單位,產生「自給自足」的經濟型態。在各莊園內,莊主
                 屬於貴族地位,是當地的最高統治者。

            (3) 特徵:

                 A. 封閉的小型經濟單位。

                 B. 以物易物的農村經濟。

         3. 中古基督教社會:

            (1) 教會組織:

                 有主教與教士等階級之分。教宗係指羅馬城的主教,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成為歐洲負責
                 安全、維持社會秩序的主要人物。

            (2) 改革運動: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教會與教宗成為歐洲人民的支柱,因教會漸趨世俗化而腐敗,
                 引發了君主與教宗間之政教衝突。11 世紀至 13 世紀間,政教衝突最為激烈,導致社會
                 更加不安,教會的聲望也日益低落。
                 最後,確定了由人數固定的
樞機主教團選出教宗的選舉方式,恢復羅馬教會的聲望。

            (3) 修院制度:

 起源  相傳起始於埃及,5 世紀風行於西歐各國。
 戒律  安貧、守貞、服從。
 意義  修院和教堂奠定了歐洲中古宗教生活和知識活動的基礎。

         4. 中古歐洲的工業與技術發展:

水力 西元 6 世紀左右,開始有效地運用來推動磨坊。
馬匹

• 西元 9 世紀之間,因馬具的改良而得以有效利用。

• 重犁、馬轡的改良:始於日耳曼人。

• 馬鐙的改良:始於法蘭克人。

紡車 出現於 13 世紀,至 16、17 世紀之交時已有織襪機。
玻璃

• 上古時代人造玻璃是世界商品,羅馬時代發明口吹製造法,可大量生產。

• 中古時代,西方工藝拙劣,玻璃產量銳減。

• 自 13 世紀以來,威尼斯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玻璃生產地和輸出地。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