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保健因子理論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激勵-保健因子理論


心理學家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在針對200位工程師和會計師做調查後發現,人們對於工作有不好的感覺時,多半與「工作環境」有關,而當人們感到滿意時,通常與「工作本身」有關,因此提出兩因素理論(two factors theory)。對於能防止不滿的因素,稱為保健因素 (hygiene factor);而那些能帶來滿足的因素則稱為激勵因素(motivator)。

1.激勵因素(Motivator)

當它存在,員工會因此感到滿足;當它消失,員工也不會覺得不滿足的因素稱之為激勵因素或滿足因素或工作內因素。根據赫茲柏格研究,激勵因素與工作本身有直接關係,例如:工作成就感、工作責任感、工作挑戰性、工作發展性及升遷機會等。

2.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保健因素又稱維持因素。員工並不會因為這些因素而受到激勵,但當這些因素不足時,則會引起員工之不滿足。與工作本身並無直接關係,而多與工作環境有關,例如:薪資、工作環境、領導方式、人際關係、公司政策等。

三需求理論

麥克里蘭(David McClelland)於1961年延續其他學者之前所提出的需求理論,提出了三需求理論。麥克里蘭認為需求沒有階級,這點跟馬斯洛有相當程度的不同,麥克里蘭認為所有人的需求結構都是由這三種需求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1.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

追求優越感的個人驅動力。

2.權力需求(need for power)

促使別人順從自己意志的欲望。

3.親和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

尋求與別人建立友善、合作融洽的人際關係的欲望。
根據麥克里蘭的理論,激勵是要經過學習的,需求的等級和傾向源自早期的經驗。假如一個人在早期就獲得成功,一定會享受其快樂經驗,可能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如果一個人在早期曾經努力卻受挫,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另一種需求就會變成主要的激勵力量。

ERG理論

耶魯大學的克雷頓.阿得福(Clayton Alderfer)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加以修訂,認為人類的主要需求應簡化成三大類需求,被稱為ERG理論。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