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軌道民國時期

作者:陳少偉

台灣軌道民國時期

1.進入民國時期後

由於年久失修與戰爭的破壞,1945年軌道部改組為「臺灣鐵路管理委員會」,1948年3月成立「臺灣鐵路管理局」,成為臺灣省營事業機構。

2.1973年

政府規劃「十大建設」,其中鐵路建設佔兩項,分別為「鐵路電氣化」與「北迴鐵路」;1979年,政府繼續推動「十二項建設」,完成縱貫線鐵路電氣化,自強號開始投入營運,縮短了南北交通的運輸時間;同年12月北迴鐵路通車,東西部的鐵路完成連結。1991年,南迴線完工通車,臺灣的「環島鐵路網」遂正式完備。

現況

隨著交通運輸的需求持續增加,捷運、輕軌、高鐵的籌建使得臺灣的鐵路體系進入另一個階段。

1.捷運、輕軌:

(1)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

為我國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1988年開始興建,其中1996年3月通車的木柵線是最早通車的捷運路線。目前共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和板南線等5條主線,以及新北投、小碧潭等2條支線,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
其他尚有中運量系統:環狀線、三鶯線、萬大樹林線;輕軌系統:安坑線、南北線、淡海線、社子輕軌等,已分階段興建中。

(2)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捷運:

2006年動工至2016年進入測試階段,「中壢─桃園機場─三重」段主要形式為高架橋;「三重—臺北車站」段改以地下方式興建,將串聯桃園機場至高鐵/臺鐵車站、捷運淡水線、板南線及未來的新莊線、環狀線,形成更完備、更便捷的複合運輸系統。

(3)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

繼臺北捷運網的成功,高雄市在2001年開始興建捷運,2008年分別完成南北向的紅線及東西向的橘線通車,兩條路線呈十字型在美麗島站交會。後續並計畫採用輕軌系統,利用高雄臨港線興建捷運環狀線,其中第一階段已於2015年通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