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時期 (二) - 世界歷史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古文明時期 (二) -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

 

三、印度恆河古文明

   (一) 政治發展

         1. 哈拉巴文明:

            印度河文明出現於西元前 3000 ~前 1700 年左右,因哈拉巴遺址而得名。

         2. 阿利安文明(吠陀文明):

            又稱雅利安文明,約在西元前 1500 年左右,印歐民族的一支遊牧民族,阿利安人由西北方侵入
            印度河流域,甚至擴展到恆河流域,建立起新文明。阿利安人最早過著遊牧生活,進入印度後,
            方開始定居發展農業。

         3. 孔雀王朝:

            西元前 4 世紀,印度人驅逐了馬其頓軍隊,建立起孔雀王朝,至前 3 世紀阿育王即位,國勢強
            盛,除了印度半島南方外,幾乎統一了全印度半島,是印度有史以來的大帝國。阿育王信奉佛
            教,將
佛教奉為國教,並向外派出使節團傳教,佛教因此由地區性宗教轉變為世界性宗教。

   (二) 宗教


創始人為釋迦牟尼。
 主張 

• 涅槃:沒有痛苦、快樂、無人、無我的寂滅境界。

• 人皆可成佛:打破了婆羅門教的階級觀念。

 全盛 
 時期 
孔雀王朝之阿育王時代(西元前 273 至前 226 年),約於我國漢代,佛教轉化為正式經
典的起源。
 分裂  阿育王提倡佛教時,以大乘佛教為主,結果使小乘佛教南遷。
 流傳 

• 大乘佛教:經北方傳入中國日本

• 小乘佛教:由南方傳至錫蘭東南亞

 




 經典 

梨俱吠陀經,「吠陀」即智慧,阿利安人早期以梵文撰寫各種與祭祀相關的
韻文,集結成書。

 主神  婆羅門,是代表永恆與無所不在的唯一主宰,是所有生物靈魂的根源。
 階級  婆羅門(僧侶)➩ 剎帝利(貴族)➩ 吠舍(平民)➩ 首陀羅(奴隸)。

 



• 復興後的婆羅門教,對不同的教派持寬容並存的態度。

• 理想人生的 4 大階段:
  修習經典 ➩ 成家 ➩ 出家隱居 ➩ 棄絕人世。

 著作 

(1) 法律《摩奴法典》。

(2) 史詩《羅摩耶那》、《摩訶婆羅多》,其中《摩訶婆羅多》被公認為是
     全世界篇幅最長的史詩。

   (三) 種姓制度

         古印度阿利安人統治印度初期,為了保持其政治地位,故將社會以「種姓」區分。發展到「吠陀時
         期」,逐漸建立起一套森嚴的社會階級制度,稱之為
種姓制度,將人民分為 4 大階級:

 階級   種姓   身分   可從事工作   特點 
 第一等級  婆羅門  祭司、僧侶 教師、學者、牧師 皆為阿利安人種
 第二等級  剎帝利 貴族 戰士、武士
 第三等級  吠舍 平民 農民、牧人、商人、手藝人
 第四等級  首陀羅 奴僕 提供各種勞務的奴隸 1. 由被阿利安人打敗的達羅毗荼人構成
2. 是人口最多的階級

   (四) 數學上的成就

         1. 首先發明了的觀念。

         2. 創造了代數學

四、波斯文明

   (一) 政治發展

         約在西元前 6 世紀中葉,波斯人脫離兩河流域政權的控制,建立起波斯帝國,版圖最大時,西濱地
         中海,且深入埃及,第一個橫跨
歐亞非三洲之帝國。

居魯士二世 推翻米提,征服了新巴比倫帝國,史稱居魯士大帝。
大流士一世 遠達印度,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史稱大流士大帝。
統治方法 兼容並蓄,採開明懷柔手段,以及對各地宗教的尊重。
行政制度 行省制,因地制宜,由國王指派省長統領之,並統一貨幣,促進商業發達。

   (二) 宗教

         古波斯人的信仰稱為「祅教」,「祅」意為天意所授。

         1. 創始人:瑣羅亞斯德,又譯查拉圖斯特拉。

         2. 善惡二元論:

            (1) 善神:阿胡拉馬茲達,宇宙唯一主宰,代表光明。

            (2) 惡神:阿利曼,代表黑暗。

         3. 拜火教:祅教徒崇拜聖火,認為火是光明的象徵,因此也被稱為拜火教

         4. 經典:《阿維斯陀》,意即知識,記述瑣羅亞斯德之生平與其教義。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