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定三構面管理理論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雷定三構面管理理論


西元1970年管理學者威廉.雷定(William J、Reddin)提出三構面管理理論(3-D Theory),將先前學者由兩個構面來表達分類的方式加以延伸,他主張管理者應根據:1.任務導向;2.關係導向;3.領導效能三構面來達成其最有效的領導。
雷定認為領導方式是否有效,是取決於領導者適用的情境,用對了便是有效的領導方式,用錯了就會成為無效的領導方式。因為此一理論已經將情境因素考慮在內,所以算是權變領導理論。

(1)關切型:

此種領導者,重視人際關係,但不在意工作任務。

(2)分離型:

這種領導者,對於工作跟人際關係都不重視,一切照規定行事,墨守成規,不考慮個人差異及創新。

(3)整合型:

能透過群體合作達成目標,兼顧群體需求及任務的達成。

(4)盡職型:

這種領導者一心想達成任務,其他一律不管。

費德勒權變模式  

(1)費德勒(Fiedler)

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教授,發明了「最不受歡迎的工作夥伴」量表(Least preferred Co-

work;LPC),主要是用來測量一個人屬於「任務導向」或是「關係導向」。其理論依據三個因子來衡量領導者目前所處的狀況是否有利於領導。這三個因子為:

A.    領導者與部屬間之關係:

領導者與部屬的相處情況;部屬對領導者的信心、忠心及敬愛程度。

B.    工作結構:

指工作或任務之例行性或明確性,或部屬發揮創造力的程度。

C.    職位權力:

領導者具有多少正式的獎懲權力。

(2)費德勒研究結果發現:

A.    當領導者處於「有利或不利」情境時,「任務導向」的領導方式所獲之績效較高。

B.    當領導者處於「中度有利」情境時,以「關係導向」領導方式較有效能。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