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與分權

作者:邵康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授權與分權

授權與分權

 

授權 (Delegation)

一、何謂授權

    授權就是管理者將權力下放給他人,藉由他人完成工作。授權的主要目的在使組織發揮更大效率,讓管理者能更有效的運用自己的才能;如果組織內沒有適當授權,管理者就會陷於日常事務的決策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授權不等於放棄職責,即使主管將權力下放給部屬,主管仍然負有相當的職責。

二、授權的原則

    以下是常見的授權原則:

   (一) 統一指揮原則

         進行授權時,保有指揮鏈的完整,上下關係不變。此原則最早由費堯提出,他認為部屬越是向單一上司負責,就愈能避免指揮上的衝突發生,也愈能加強部屬對工作成果的責任感。

   (二) 權責相稱原則

         當部屬被授權指派完成某項任務後,就有達成任務的責任與義 務。職權是執行任務的必要權力,而職責則為達成任務之義務,任務執行者必須權責相符,才能順利達成目標。

   (三) 絕對負責原則

         授權不代表放棄權力,因此也不能放棄責任。任何上司都不能因為已授權部屬執行某項任務,就對該任務不具責任。

三、影響授權的情境因素及原則

   (一) 外在的環境因素

         組織所處的環境變動性越大,就越需要授權。

   (二) 組織本身的狀況

         1. 分工愈細密的組織其分權的程度可能愈大。

         2. 組織規模的大小:大組織分權化的可能性大於小組織。

   (三) 工作本身的特性

         1. 任務的複雜性愈高,授權的可能性就愈高。

         2. 市場的分佈廣度、產品線或企業多角化程度愈高則授權可能愈多。

   (四) 行為性的考慮

         1. 管理者與部屬均願意且有能力授權 & 被授權,則授權愈多。

         2. 管理者對部屬的信心或部屬的能力愈高則授權愈多。

分權 (Decentralization)

一、何謂分權

    授權是指給予權利的行為,而分權是權力分散的狀態。分權是指企業的決策權並不只集中於高層,而是將部分的決策權交給各部門,使其擁有自主權。分權包含了選擇性的授權與適度的集權。一個組織分權大小的程度,可從以下幾個尺度衡量:

   (一) 當組織低階管理者可決策的事件愈多,決策結果越重要,分權愈大。

   (二) 當組織部門所包含的功能愈多,則分權愈大。

   (三) 部屬做決策前,必須得到上級認可的次數愈少,分權的程度愈大。

   (四) 組織的政策、程序制定得愈有彈性或寬鬆,分權程度就愈大。

   (五) 主管對於部屬的控制程度愈低,分權的範圍就愈大。

二、分權的優缺點

   優點

   1. 各階層主管的權責明確,可以有效控制。

   2. 基層主管參與決策提高其使命感。

   3. 例外管理節省資源的浪費。

   4. 基層主管的在職訓練較完整。

   5. 組織的彈性大,對於環境的變化可以迅速反應,因地制宜。

   缺點

   1. 部門間容易產生本位 主義。

   2. 企業資源可能重複配置,容易浪費資源。

   3. 中央與地方易生衝突。

 

 

 

國營事業招考資訊免費下載》

年終最高4.4個月>>台電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單一國營事業開缺最多>>郵局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網友狂推!國營CP王>>中油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鐵飯碗最新資訊》台電招考 國營聯招 郵局招考 台酒招考 

三民輔考優惠資訊》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三民輔考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資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