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東部地區人文環境

作者:陳亦凡自然與人文地理

臺灣東部地區人文環境


(一)清初

視臺灣東部為番界,禁止西部漢人移入。

(二)為原住民

生活空間,多分布於山腰上的緩坡。

經濟發展

(一)日治時期

計畫性的開發,推廣殖民地式經濟。

1.地理環境

自然條件
適合熱帶栽培業發展。

人文條件
日人希望建為具日本社會和文化風尚的地方(為至今仍保留日式建築最多的區域)。

2.臺東廳

拓墾效果不彰。

(1)交通不便消費品昂貴

(2)移民困難移民者難以取得土地所有權。

(3)環境因素水土不符

3.花蓮廳

拓墾效果具成效

(1)鐵路建設擴大發展腹地。

(2)官辦移民開發較受到重視。

(3)與原住民隔絕日人移民較有安全保障。

(二)光復後

發展緩慢原因:    
1.土地大部分為公有。
2.交通不便。
3.工業基礎較差,缺乏技術、資金以及資訊流通。
4.產業仍以農業為主,導致人口大量外移,生產力低。

現況:    

逐步朝向商業化和專業化發展。

沖積平原無環境污染問題,生產優良稻米。
     
旱地種植甘蔗和雜糧。
     
丘陵開墾為茶園與種植果樹。

未來展望

發展觀光業    

自然條件  

 1.斷層崖與多變的海岸景觀。
 2.溫泉、峽谷、瀑布等自然景觀。
    
人文條件    
原民文化村:體驗原住民文化,如原住民歲時祭儀-豐年祭。

文化遺跡:卑南巨石文化、長濱文化。

遊憩中心、民宿的建立:山水美景,融入當地風土文化,建立深度旅遊的服務。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