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政治經濟學
                    
                    
一般行政|2017/09/14
 - 
                    
                        政治學-全球化與國家
                    
                    
一般行政|2017/09/14
 - 
                    
                        政治學-全球化與國家
                    
                    
一般行政|2017/09/14
 - 
                    
                        政治學-全球化與國家
                    
                    
一般行政|2017/09/14
 - 
                    
                        政治學-國際政治理論
                    
                    
一般行政|2017/09/14
 
環境系統之經濟活動因素要項-國民所得水準及分配狀況
作者:唐恩環境系統之經濟活動因素要項-國民所得水準及分配狀況
- 一個國家平均國民所得的高低代表該國貧富的程度,平均國民所得越高,表示該國越富有,越有利從事國家建設。
 - 不過,如果國民所得分配狀況不理想,則可能衍生許多棘手的社會問題。例如,如果前1/5高所得者的平均所得與後1/5低所得者的平均所得,兩者相比的倍數(此一數據稱為Kuznet's Indicator,顧志耐指數」)越高,顯示貧富不均的現象越嚴重,也就越容易發生各種犯罪問題。
 - 臺灣社會近年來的國民所得分配,有惡化跡象,除了貧富差距拉大外,還出現日本學者及趨勢專家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所稱之「M型社會」(M-shape Society),其意指:富者增多、貧者也增多、中產階級減縮之兩頭高、中間低的社會型態。
 
【三民輔考-行政學完全攻略】
|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