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領時期 - 臺灣歷史 (五)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清領時期 - 臺灣歷史 (五)

臺灣歷史 (五)

 

三、列強侵佔與積極建設臺灣

   (一) 列強侵略

         臺灣地處交通要衝,為東亞海路南北往來之樞紐,世界列強無不重視,其中又以日本最具野心。
         清政府於同治年間,開始積極建設臺灣,成為清末現代化運動的重點區域之一。

 列強的侵略與影響 
英國

鴉片戰爭時,英國曾派軍襲擊基隆、彰化。

• 英法聯軍之後,臺灣被迫開放淡水、基隆、安平、打狗等港口,外商可以來臺設洋行。

法國

• 法國攻打澎湖、基隆,企圖佔領臺灣,遭清軍擊退。

• 中法一役,使清廷更加重視臺灣的國際地位,促使臺灣積極建省。

美國

羅發號事件

同治 6 年(1867 年)美國商船羅發號於臺灣南端觸礁,船員遭原住民殺害,美國派兵偕美國駐廈門
領事李仙得來臺調停,最後美國與原住民訂定親善盟約,並施壓清廷興建鵝巒鼻燈塔,李仙得因此成
為「臺灣番地通」。

日本

同治 10 年牡丹社事件

 起因  日本參照羅發號事件為經驗,以琉球居民遭排灣族殺害為由,以保護日本人民為藉口出兵臺灣。
 結果  中日雙方於北京簽訂中日密約,同意日本所做行為是保民義舉,並補償日軍軍費,成為日本併琉
球的主因。

   (二) 建設臺灣

         1. 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三人對臺灣建設的貢獻:

沈葆楨
同治 13 年
(1874 年)

丁日昌
光緒 2 ~ 3 年
(1876 ~ 1877 年)
劉銘傳
光緒 10 年
(1884 年)
均開山撫番
• 廢渡臺禁令,招徠開墾者。
• 靠軍隊開北中南山路通往後山。
• 整飭吏治,撫綏生番。
• 繼續鼓勵人民來臺開墾。
• 擴大安撫原住民,改善其生活。
• 興辦教育,於臺北設番學堂。
均增郡縣

由一府四縣三廳增為 二府八
縣四廳。

無增加。 續增郡縣,將全省增至三府一州三
廳十一縣。
均發展交通
• 備置輪船航行於閩臺間。
• 建立由福州經廈門再至臺灣的電
  線。
• 完成臺灣府城到安平與旗後
  間電線。
• 籌劃建築鐵路。
• 輪船添八艘,航線遠達南洋。
• 電線連接南北,及於福建。
• 實現載客鐵路。
• 擴充基隆煤礦。
• 創辦新式郵政。
均重防務
於安平建新式砲臺(即億載金
城),購洋槍、洋砲。
• 建議南洋軍區以臺灣為基
  地。
• 建議購置鐵甲軍艦、訓練水
  雷師,建立機器局。
奉命來臺督辦軍務之事。
均重財政
以機器開採基隆煤礦。 • 鼓勵煤礦開採。
• 推廣經濟作物,如茶及咖啡
  等。
整頓財政。
身份
奉命以欽差大臣身分來臺二次。 福建巡撫 清廷始設臺灣為行省,劉銘傳為首任巡
撫。

         2. 邵友濂與唐景崧:

臺灣省第二任巡撫 - 邵友濂

• 因財政困難,各項建設陸續停辦。

• 任期內設臺北為臺灣省省會。

臺灣省第三任巡撫 - 唐景崧

• 任職時,正逢中日甲午戰爭之際。

• 馬關條約簽訂後,北部有丘逢甲等人推舉唐景崧為總統,成立臺灣民主國。南部則有劉永福領導抗
  日。

• 最後皆因沒有海防能力,兵匱糧乏而失敗。

四、清代臺灣的國際貿易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廷與英、美、法、俄四國聯軍分別簽訂天津、北京條約,開放臺灣的安平、滬
     尾(今淡水)、打狗、雞籠四個港口為通商口岸,使臺灣的國際貿易轉趨重要。

   (一) 貿易發展

         1. 出口貿易項目的改變:

            由原本茶、糖為主的國內貿易、轉型成以樟腦茶葉蔗糖為主的對外貿易。前述三者更有臺灣
            三寶
之稱,其中主要產於北部丘陵的茶葉以烏龍茶包種茶為大宗。

         2. 高成長率:

            從開港通商後至日本據臺,臺灣出口平均成長率為 8%,足見當時臺灣對外貿易的熱絡程度。

   (二) 外貿所帶來的影響

         1. 因北部為茶葉樟腦的主要產地,使得臺灣經濟、政治重心逐漸北移。

         2. 臺灣中北部地區因種植茶葉、樟腦,促進鄰近山區的產業發展,產生許多新興市鎮。

         3. 外貿帶來的大量外匯,為推行自強運動所需經費之主要來源。

五、清代時期來臺傳教士

  來臺時間 國籍 事蹟
 馬偕  同治 10 年
(1871年)
加拿大 1. 曾在淡水設立偕醫館,又開辦理學堂大書院,即真理大學前身,
    對臺灣的教育及醫療貢獻甚多。
2. 後由吳威廉繼承他的傳教事業。
 馬雅各  同治 3 年
(1864年)
英國 1. 同治 4 年(1865 年)在臺南設立全臺首座西式醫館,即臺南新
    樓醫院前身。
2. 曾在英國募款,協助臺灣開辦印刷事業。
 巴克禮  1875 年 英國 成立臺灣第一間新式印刷廠 「 聚珍堂 」,印出臺灣民間最早的報紙。
 甘為霖  同治 10 年
(1871年)
英國 1. 引進盲人點字書,光緒 17 年(1891 年)在臺南創辦第一所盲
   人學校「青盲學」,是臺灣特殊教育的創建者。
2. 紀錄當時臺灣社會現象與民俗活動,留下許多以臺灣為主題的專
    著。
 郭德剛  咸豐 9 年
(1859年)
西班牙 1. 最早來到臺灣的天主教傳教士之一。
2 咸豐 9 年(1859 年)成立玫瑰聖母主教座堂。
3 曾至屏東縣萬金莊平埔番社傳教,建立萬金天主堂,是臺灣現
   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