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程式的方法

作者:陳雲飛&許文達&夏進

撰寫程式的方法

依據規劃的流程圖或演算法的步驟,選擇適當的程式語言,依序編寫程式碼,以避免邏輯的錯誤。撰寫完成的程式,儲存成程式檔案,還未編譯的程式檔案稱為原始程式(Source Program)或原始碼(Source Code)。

測試與除錯:

程式撰寫後,必須反覆以多組輸入資料測試,以去除語法錯誤(Syntax Error)和邏輯錯誤(Logic Error)。此一工作可依下列步驟進行:

(1)編譯:

原始程式經由編譯程式(Complier)翻譯成目的碼(Object Code)後,電腦才能夠執行,在翻譯的過程中,編譯程式會找出原始程式內語法錯誤(Syntax Error)的地方,程式設計人員必須按照指示修改錯誤之處,再重新編譯。

(2)測試:

編譯完成的目的程式可交給電腦執行,利用已知結果的資料輸入程式內,看看輸出是否為預期的結果。

(3)除錯(Debug):

若執行的結果與預期的結果不同,表示程式的處理過程不完全正確,在編譯階段中,編譯程式會找出所有語言不符的錯誤敘述,但無法找出程式不正確的邏輯設計,如果程式邏輯不正確,只有在執行時才會出現邏輯錯誤。找出邏輯錯誤並加以改正的步驟稱為「除錯」,這種錯誤需要靠程式設計人員的耐心和經驗才能更正。

維護與更新:

為了讓使用者容易維護程式,程式設計人員應編寫程式操作說明手冊。另外程式發布之後,若有發布之前未偵測到的錯誤,或使用者使用後發現的邏輯錯誤(俗稱Bug),都必須另外編寫修正程式來更新程式。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