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臺南市)的興起與沒落

作者:陳亦凡自然與人文地理

府城(臺南市)的興起與沒落

中華郵政

1.興起 

荷蘭時代    
赤崁樓初具市街雛形。
    
明鄭時期    
以臺南為政治、文化中心。
    
清朝時期    
首設府城於臺南,且以鹿耳門為正式港口對大陸廈門、泉州貿易,故文風鼎盛,文教設施普及。

2.落沒 

港口機能衰退    
(1)缺天然良港。
(2)台江內海淤積陸化。
(3)現代化輪船興起。
    
經濟地位衰退    
北部的樟腦、茶葉取代蔗糖,成為臺灣最重要的輸出品。
    
臺灣建省    
省城臺北取代了府城政治地位。
    
高雄崛起    
臺南喪失南部最大都市的地位。

鯤鯓
鯤鯓指圍繞著內海外測的「濱外沙洲」。字義上,鯤為鯨魚,鯓為鯨背,鯤鯓乃喻濱外沙洲遠觀有如海上鯨背之意。或稱鯤身,喻沙洲狀如鯨魚的身體一般。
臺灣西部海岸,由於河流、海水的強盛堆積與離水作用,呈現典型沙岸地形。當地人稱海岸外側的沙洲為汕或鯤鯓(如外汕頂、三鯤鯓);稱潟湖為內海或內海仔(如台江內海)。由於沙洲、潟湖不斷淤積,古安平港於荷鄭時期原位於沙洲上,如今已淤塞成陸地,離海數公里。

高雄市

近代高雄都會區形成,成為南部發展的核心。

1.早期的打狗(竹圍之意):

優點 

水域開闊:為一天然潟湖。
風平浪靜:外有沙洲(旗津區)為屏障。
形勢險要:壽山與旗後山對峙。
含沙量少:河川短小。

缺點
 
早期港灣內多礁岩。

發展
 
明末:為大陸漁民烏魚汛期的重要據點。
明鄭時期:因軍屯和民墾,成永久性聚落。
清同治2年:開港,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以糖為主。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