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論 - 臺灣地理 (六)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區域概論 - 臺灣地理 (六)

區域概論 - 臺灣地理 (六)

 

一、臺灣北部區域

   (一) 範圍

              大甲溪以北地區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苗栗縣

             宜蘭縣

              臺灣北部開發較晚 

             但目前卻為全島人口最密集地區,也是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二) 自然環境   

         1. 地形:

             地貌複雜,臺灣北部山地以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為主幹,包括:
         

桃竹苗台地

• 以台地丘陵為主。

• 原為古山麓沖積扇隆起受河川分割而成。

• 表面覆有紅土,土中多礫石。

• 河川多短小,常產生河川襲奪現象,如淡水河上游襲奪石門溪便是一例。

• 中以頭前溪、大安溪、大甲溪較大,河口有狹小沖積平原。

 

宜蘭平原

• 位於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之間。

• 由山麓沖積扇及聯合沖積扇所組成。

• 扇端有湧泉流出,地下水資源豐富。

 

臺北盆地

• 斷層陷落而成,原為臺北湖,後因湖緣侵蝕作用而消失,形成盆地。

• 淡水河流貫其間,主支流分布涵蓋基隆、臺北、桃園、新竹等縣市。

• 淡水河早期富航利,是臺灣流量最豐、最穩定,水位變化最小河川。

         2. 氣候:

             臺灣北部區域屬副熱帶季風氣候。

特色

• 東北部:基隆、宜蘭雨量較多。

• 西北部:桃竹苗一帶,冬季乾燥(東北季風雨蔭區)。


植物

受雨量分布影響,沿海為草原,台地多樟樹、相思樹;山地多混合林。

 (三) 人文環境

         1. 漢人移墾:

            (1) 臺灣北部原為平埔族的生活空間:

                 凱達格蘭族居於臺北盆地;噶瑪蘭族居住在宜蘭平原。

            (2) 18 世紀開放移墾,大批漢人攜眷移入。

泉州人(晉江) 臺北盆地及桃竹苗沿海一帶。
漳州人(龍溪) 臺北盆地邊緣及宜蘭平原。
客家人(潮州、梅縣) 桃竹苗臺地。

            (3) 臺灣北部,以宜蘭為開發較晚者,至清代中期始開墾經營,頭城即為當時開墾之第一站,今
                 日火車站前尚有「開蘭第一城」的石碑。

         2. 水稻農業的建立:

 水利開發 

因應不同的自然環境而有不同的水利開發方式:

宜蘭平原  ─  埤、圳(地下水、湧泉)。

臺北盆地  ─  圳(河水)。

桃園台地  ─  埤塘(雨水)。

竹苗丘陵  ─  埤圳(河水)。

 稻米產量大增  扶養更多人口,容納更多移民,造成市鎮興起。

         3. 新竹地區利用每年農曆九月之後開始起風的「九降風」(中秋節過後的東北季風)來製作米粉、
             曬柿餅。

   (四) 近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經濟 

• 清代通商口岸開放,北部的茶葉樟腦取代蔗糖為全臺貿易出口大宗。

• 晚清以後,淡水港貿易額更超越南部的打狗港(高雄)。

 政治 

• 北部區域人口於清末快速增加,多新市鎮崛起如大稻埕、三峽、大溪、竹東等。

• 清光緒先後設臺北府府衙和臺灣省巡撫衙門於臺北。

•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和主要政府機構均設於臺北。

• 國民政府遷臺,以臺北為臨時首都,政治中心地位確立。

   (五) 大臺北都會區的形成

         1. 大臺北都會區與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密切結合,都會圈的概念已跨越行政區界。

         2. 民國 60 年代後,中山高、北二高陸續通車,新竹科學園區建立,使都會圈更形擴大。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