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280 筆查詢結果
民事訴訟法 (三)
公職考試|
4/11/2022
民事訴訟法 (三)
(四)上訴審
1.第二審:
如當事人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可於判決送達 20 日內向一審法院提出第二審上訴。第二審法院原則上為高等法院各分院,審判方式為三人合議開庭,性質為事實審。(民事訴訟法第 440 條)
2.第三審:
如當事人對第二審判決不服時,並非皆可上訴。詳述如下:
(1)如對二審終局判決不服,原則上當事人可在判決送達後二十天的不變期間內,向管轄第三審的法院(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但須留意,對於財產權訴訟之二審判決,如因上訴所受利益不超過新台幣一百萬元時(但司法院得以命令將上訴利益之數額增減至 50 萬~150 萬元),則不能上訴三審。(民事訴訟法第 466 條)
(2)小額訴訟程序的第二審判決,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民事訴訟法第 436-30 條)
(3)第三審訴訟之性質為法律審,需為前審判決不備理由或違背法令等嚴格狀態下始能提出。且除非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否則須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 466-1 條、第 4...
知識
民事訴訟法 (二)
公職考試|
4/7/2022
民事訴訟法 (二)
(三)第一審
1.通常訴訟程序:
(1)審級制度:
A.關於財產權的紛爭是依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的多寡,或依事件性質之繁簡與當事人的意思等為區分,分別適用小額訴訟、簡...
知識
民事訴訟法 (一)
公職考試|
4/7/2022
民事訴訟法 (一)
民事訴訟流程如下:
發生爭執(禁止當事人自力救濟)
裁判請求權(憲法第 16 條)
向法院請求對個案作出決定以資救濟
起訴,依標的金額決定應採:
1.通常程序
...
知識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
公職考試|
4/6/2022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
一、意義
(一)「法律制裁」是指國家對於違反法律規定者所給予之處罰。國家施以制裁得使法律具有規範的效力,其施行須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後盾,此時即有必要對於違反者施以一定的制裁以確保法律的遵守。
(二)對於...
知識
法律之適用與解釋
公職考試|
4/6/2022
法律之適用與解釋
一、法律之適用
(一)意義
就具體發生的社會生活事實,檢驗其是否符合某一法規範所規定之構成要件,並據此找出其法律效果的過程,即為法律的適用。
(二)方式
1.要適用有效的法律...
知識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三)-3
公職考試|
4/1/2022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三)-3
(七)中央與地方及地方間之關係
1.地方政府辦理自治事項違法之處理:(地方制度法第 75 條)
(1)省政府辦理地方制度法第 8 條事項違背憲法、法律、中央...
知識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三)-2
公職考試|
4/1/2022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三)-2
自治條例、自治規則、委辦規則、自律規則之比較
自治條例
自治規則
委辦規則
自律規則
...
知識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三)-1
公職考試|
4/1/2022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三)-1
六、地方自治法規
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得就其自治事項或依法律及上級法規之授權,制定自治法規。(地方制度法第 25 條)
(一)自治條例
自治法規經...
知識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二)
公職考試|
4/1/2022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二)
三、法律之修正與廢止
(一)法規之修正
1.定義:
指針對現行有效之法律部分內容予以修改、增減或變更。法律之修正亦屬於法律案,故有權提出或制定法律者,亦有...
知識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一)
公職考試|
4/1/2022
法律之制定、公布、修正、廢止、效力 (一)
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 條規定:「中央法規之制定、施行、適用、修正及廢止,除憲法規定外,依本法之規定。」
一、法規之名稱用語
(一)法律
法律得定名為法、律、條例或...
知識
法律之概念及種類
公職考試|
3/31/2022
法律之概念及種類
一、法律之意義
(一)概說
1.法律是一種社會生活規範。
2.法律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
3.法律是以保障人民權益及維持社會秩序為目的。
4.法律是以國家的...
知識
行政倫理
公職考試|
3/31/2022
行政倫理
第一節 行政責任
壹、行政責任的內涵
一、菲斯勒 (Fesler) 與凱多 (Kettl) 的看法
菲斯勒 (Fesler) 與凱多 (Kettl) 認為行政責任由以下兩者構成:
(一)...
知識
第 817 至 828 筆, 共 9280 筆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