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春秋戰國的巨變 (一) -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中國歷史
春秋戰國的巨變
一、東周的政治演變
(一) 春秋五霸的興起
1.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依序為「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亦有其他學者認為五霸應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句踐。目前歷史學界尚
無定論。
2. 春秋時代第一位霸主為齊桓公,主要口號為尊王攘夷,真正做到的僅齊桓公與晉文公,象徵著
當時的宗法制度已遭破壞。
(二) 戰國七雄的兼併
1. 七雄之變法圖強:
七國皆提倡軍國主義,以求富國強兵。
國君 | 將相與變法 | 備註 | |
魏 | 魏文侯 | • 尊禮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 • 任用李悝訂立法典,實行平糴法。 • 西門豹治水灌溉。 • 以吳起為將,敗秦。 |
• 最早變法富強。 • 魏惠王時,於馬陵之役為齊所敗, 國勢遂衰。 |
齊 | 齊威王 | 以孫臏為軍師,敗魏。 | • 馬陵之役敗魏。 |
韓 | 韓昭侯 | 以申不害為相,採刑名之學。 | |
趙 | 趙武靈王 | • 倡尚武精神,令國人胡服騎射。 • 重用廉頗等名將。 |
• 滅中山國。真正足以抵禦秦國東進 的只有趙。 |
燕 | 燕昭王 | 以樂毅為將,伐齊。 | • 拓地遼東。 |
楚 | 楚悼王 | 以吳起為令尹,進行變法改革。 | |
秦 | 秦孝公 | 商鞅變法。 |
2. 秦與六國之間的對抗策略:
策略 | 提倡者 | 代表立場 | 結果 |
合縱之策 | 蘇秦 | 六國 | 失敗, 因六國利害不同、加以秦人挑撥。 |
連橫之策 | 張儀 | 秦 | 成功,使六國無法團結抗秦。 |
遠交近攻之策 | 范雎 | 秦 | 成功,積極東侵。 |
威脅利誘、離間分化 | 李斯 | 秦 | 成功,併滅六國。 |
二、社會與經濟的變遷
(一) 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貴族沒落的原因 | 平民崛起的原因 |
• 自然趨勢,僧多粥少。 • 國君有計畫地裁抑。 |
• 國君用人惟才,遂開布衣卿相之局。 • 工商業致富的人,受到禮遇重用。 |
舉 例 | |
致富百姓:子貢、呂不韋。 布衣卿相:申不害、蘇秦、張儀、范雎。 平民名將:孫臏、樂毅、廉頗、白起、王翦。 |
(二) 養士之風盛行
養士名主 |
魏文侯、齊宣王、燕昭王。 |
養士四公子 |
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四人以養士聞名,號稱食客三千,又稱戰國四公子。 |
其他養士名人 |
秦相呂不韋、燕太子丹。 |
(三) 土地私有制度形成
土地可為私人所有,是社會經濟重大變革之開始。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