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工業革命 - 世界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世界歷史
工業革命
一、工業革命(約 1770 ~ 1870 年)
(一) 起源
1. 圈地運動:
西元 15 世紀左右隨著大航海時代發展,國際貿易興盛,紡織業迅速發展。羊毛價格上漲吸引
資本家與貴族投資,將土地上的農民驅逐改養羊隻。
因此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與資本,替工業革命奠下了發展基礎。
2. 蒸汽機的改良:
西元 18 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帶動了英國的紡織業,使產量大幅提升,被視為
是工業革命的開端。1814 年,英人史蒂文生將改良後的蒸汽機應用在火車等其他工業機器
上,使得勞動力市場由傳統手工勞動轉向動力機器生產。隨後工業化革命的浪潮從英格蘭傳向
整個歐洲大陸與北美地區。
(二) 影響
工業革命時期的人口成長 | |
原因 | 死亡率下降。 |
時間 | 始於 18 世紀,至 19 世紀末達到高峰。 |
影響與衝擊 | 發生移民潮,成為歐洲史上人口流動最劇烈的時期。 |
中產階級的興起 | |
時間 | 工業革命時期。 |
特徵 | • 具有共同觀念或態度。 • 反對特權階級,傳統鄉紳趨於沒落。 • 以城市為主要的活動場所,形成 19 世紀歐美文化的主流。 |
都市化現象的普及 |
因人口大量增加,加上工業興起促使都市成長,人口由鄉村向都市集中尋找工作機會。 |
普羅 ( 大眾 ) 文化的出現 |
• 社會財富增加,打破以往只有貴族才有休閒文化的慣例。 • 大眾文化出現,讓過去的貴族文化走向大眾化與通俗化。 • 對象以新興的中產階級與大量的勞工階級為主要消費族群。 |
二、各派主義的發展
(一) 資本主義
強調私有財產、市場競爭自由並追求最大利潤,然而在獲得財富的同時造成許多問題,如貧富差
距擴大、勞資對立,因而促進了社會主義的發展。
(二) 浪漫主義(約 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中)
1. 起源:
日耳曼地區發生的文學改革運動。主張歷史知識不只要用科學方式加以了解,還要靠直覺來感
受,第一個引用浪漫主義來思考歷史的,一般認為是普魯士的哲學家赫德。
2. 特質:
最早出現在藝術領域,是一股對於理性主義(啟蒙時代)的反動,因其讚頌民族文化的傳統與
精神,故有學者認為,浪漫主義是後來民族主義興起的原因之一。
3. 先驅盧梭:
要求人應該要「回到自然」,去體會人內心的感情(直覺或感覺)來彌補理智之不足,並強調
感性的重要。
學派 | 主要精神 |
浪漫主義 | 人文主義理念的繼承和發揚。 |
自由主義 | 突破過去傳統和法規的藩籬。 |
保守主義 | 重視已建立的體制並加以維護,尊重傳統。 |
民族主義 | 以情感為行動指導的態度。 |
4. 19 世紀前期的藝術風格之展現:
以新題材和新技巧來表達個性和情感,在繪畫方面重視感情、色彩和熱情奔放。此時期的代表
藝術家:
貝多芬 | 銜接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最重要的音樂家。 |
蕭邦 | 波蘭音樂家,是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代表人物,是最受歡迎的鋼琴家之一,著名作品有「小狗圓 舞曲」、「波蘭舞曲」等。 |
李斯特 | 匈牙利音樂家,擅長鋼琴曲,受到貝多芬與蕭邦等人影響。在匈牙利被視為民族英雄,一生創作 超過700 首作品。 |
德拉克洛瓦 | 法國畫家,代表作《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 |
大歌劇 | 將浪漫主義發揮到極致。 |
(三) 現實主義(19 世紀)
現實主義又稱為寫實主義,在不同領域內運用相當廣泛,其取材對象與靈感來源為工業革命發展
後,社會中的許多真實情景。
✸ 文學 |
法國古斯塔夫.福樓拜,其最有名的作品為《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法國重要的現實主義派作家。 |
✸ 繪畫 |
正視社會現實之客觀態度,以法國米勒的名畫《拾穗者》最著名。 |
✸ 戲劇 |
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最重要的劇作家,因開創現代戲劇的先河而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現實主義是現代戲劇 的主流。 |
✸ 國際關係 |
與理想主義相對,認為國家都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國際體系是處於無政府狀態,代表人物有馬基維利、霍布斯與俾 斯麥。 |
(四) 保守主義(19 世紀)
由歐洲王室和貴族所主張,其重視社會團體的主張成為日後社會主義的根源,保守主義在思想上
有三大核心:
1. 強調傳統與歷史在政府及政治上的重要性,認為國家應由世襲的君王和貴族統治。
2. 政治改革需要經驗(經驗乃由傳統和歷史中得到)。
3. 宗教為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礎。
(五) 自由主義(19 世紀)
由中產階級(包括西、葡、義、俄等國的低階軍官)所主張,自由主義者的共同特質有:
1. 希望改變既有秩序,有變動才有進步。
2. 由啟蒙思想和法國革命中獲得力量。
3. 提倡自由,主張法律上的平等,而非經濟上的平等。
4. 贊成有限制的民權,強調以公民社會的力量約束政府。
(六) 民族主義(19 世紀)
19 世紀後半歐洲的政治史,就是許多民族追求獨立,建立民族國家的過程。在此背景下,一種
以國家的組成應以民族為單位主張訴求的民族國家主義於焉形成。19 世紀民族主義蓬勃之起
因:
1. 受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的激發。
2. 維也納會議之土地劃分,種下了 19 世紀後半期,乃至於 20 世紀民族運動的種子。
(七) 烏托邦社會主義
柏拉圖的理想國,為西方歷史上第一部有系統地探討政治、政府、社會、教育與公民道德的著
作。多數重要社會思想家的言論,都是以柏拉圖的藍圖作為出發點。19 世紀時以此為基礎,強
調關懷勞工、反對暴力鬥爭,希望社會能均富,主要人物有歐文、聖西蒙。
(八) 馬克思主義
1. 共產黨宣言(1848 年):
由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發展,為其社會主義立下基礎,馬克斯於 1867 年出版《資本論》。
2. 主張:
唯物史觀 | 物質生產方式決定人類社會、政治和精神的特質。 |
階級鬥爭論 | 階級是人類社會組成的要素,階級間的鬥爭是歷史發展的模式。 |
唯物辯證法 | 不論鬥爭或發展,都遵行一定法則。 |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