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思想的演進
Kast & Rosenzweig把管理思想的演進分為三階段:
(1)
傳統理論時期(1900~1940)
運用科學方法及技術來解決企業組織的問題,分析焦點偏重於生產技術層面,是對企業內「物」的研究。
(i)
科學管理學派(scientific
management school)。
(ii)
管理程序學派(management
process school)。
(iii)
官僚學派(bureaucracy
school)。
(2)
修正理論時期(1940~1960)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者發現因為專業分工造成工作枯燥、無趣,引發員工心生不滿,反而影響效率;另外因為社會水平的提高,單純以「金錢」來激勵員工已經不符需要,因次學者開始研究客觀環境跟員工心態的轉變。此時的研究重點轉向員工的的心理層面,是對「人」研究。
(i)
行為學派(behavioral
school)。
(ii)
管理科學學派(management
science school)。
(3)
新近理論時期(1960~)
管理學者整合了不同的管理理論,發展出一套綜合性的理論,於是產生了「系统取向」和「權變取向」兩種研究方式,此時也被稱為「整合理論時期」。
(i)
系統學派(systems
school)。
(ii)
權變學派(contingency
school)。
1. 基本概念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管理的思考方式開始進行工廠化生產模式。代表人物包括泰勒(F.
W. Talor)、吉爾博斯(Frank
Gilbreth)、愛默生(Emerson)、甘勒(Gantt)等。
儘管科學管理學派著實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其過於注重是科學管理,容易有把人當作機器使用。
2. 泰勒(F.
W. Talor;1856~1915)
背景泰勒是第一位提出科學管理觀念的人,因此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1)
其學說主張及貢獻如下:
(i)
論件計酬制
(ii)
工廠管理
(iii)
時間研究
(iv)
例外管理
(v)
分職指導
(vi)
科學管理四原則
泰勒於西元1911年出版了《科學管理原則》(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書,書中提出了以下四項管理原則,被稱之為「科學管理四原則」:
(i) 動作科學化原則(scientific
movements):每一個工人的每一個動作元素,應以科學分析而發展出一套標準,來代替經驗法則。
(ii) 工人選擇科學原則(scientific
worker selection):以科學步驟來選擇工人,然後加以訓練、培養、得到工作技能;而非如同以往任憑其自己摸索。
(iii) 誠心合作原則(cooperation
and harmony):管理者與員工之間應誠心對待、相互合作,才能產生團隊力量。
(iv) 責任劃分原則又稱最大效率原則(greatest
efficiency):劃分工人與管理者之間的責任,各盡其職,發揮最大效率。
練習題 下列何項不是科學管理之父泰勒(Taylor)所主張改善工作效率的方式?
(A)工作方法簡單化
(B)以科學方法訓練工人之工作技能
(C)規定各項作業的標準產量 (D)上司部屬合理分工及權責界定。【93年臺電、中油新進職員-企業管理】
Ans.
(A)
練習題 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是:
(A)甘特 (B)泰勒
(C)費堯 (D)戴明。【第十六次農會新進人員-九職等以下-工業管理】
Ans.
(B)
練習題 「科學管理之父」係指那一位學者?
(A)古力克(L. Gulick)
(B)馬斯婁(A. Maslow)
(C)泰勒(F. Taylor)
(D)赫茲柏格(F. Herzberg)
【90年、93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C)
練習題 泰勒(F.
Taylor)的科學管理原則,對工人的激勵方式為何?
(A)潛能開發 (B)按件計酬
(C)工作輪調 (D)工作擴大化
【94年殘障特考-行政學大意】
Ans.
(B)
練習題 下列對泰勒(F.W.Taylor)的敘述何者錯誤?
(A)講究「最佳管理方法」的尋求 (B)重視「高階主管的管理技術」
(C)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D)著有《科學管理之原則》
Ans.
(B)
練習題 585.
何謂科學管理四原則?【第十三次農會新進人員(六職等以上)-企業管理】
練習題 586.
試略述泰勒(F.
Taylor)的科學管理原則。【第十一次農會新進人員(七、八職等)-企業管理】
甘特被尊稱為人道主義之父。其學說主張及貢獻如下:
(1)
生產控制
發明甘特圖(Gantt chart)作為管理者規劃與控制的排程工具。甘特圖一軸表示時間,另一軸則表示工作計畫與人員機器的配置,使得管理者可以得知工作目標執行的狀況,以及與預定進度之間的差距。
(2)
獎工制
只要工人按照預定時間內完工,則工頭亦有獎;即使未達工作進度,也能領有規定的日薪,故其觀點較重人性關懷層面,而且將科學管理的領域擴及管理者。
練習題 一般行政管理上常用的甘特圖,系屬何種學派的產物?
(A)科學管理學派 (B)行政管理學派
(C)動態管理學派 (D)組織發展學派【91年、94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A)
練習題
是非題:甘特的獎工制度是為了改善品質所設計的制度。【第十六次農會新進人員(九職等以下)-企業管理】
Ans.
(Χ)
管理程序學派重視程序,強調管理應是一套合理而適用的程序或步驟。這個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實業家費堯(Henri
Fayol)。
1. 費堯(Henri
Fayol;1841~1925)
費堯又稱為「現代管理之父」,費堯出身良好,因此其理論重視中高階管理階層的管理能力,是一種從高層逐步下降的工人,由上而下的管理,與泰勒正好相反。
其學說主張及貢獻如下:
(1)
管理功能與業務功能
泰勒首先將管理功能和企業功能分開,並認為管理程序不只可應用在基層主管,中高階主管亦可適用。
練習題
管理程序共分為那五種基本管理功能?如何運作?試以鐵路事業機構內部作業,舉例說明。【90年鐵路特考(佐級晉員級)-企業管理概要】
(2)
管理十四原則
1. 分工原則(division
of labor):工作應加以細分,藉由專精以提高效率。
2. 權責原則(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職權和職責必須相當,不可有權無責,也不可有責無權。
3. 紀律原則(discipline):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必須維持相當的紀律。
4. 統一指揮原則(unity
of command):任何均有一位上司,且應只有唯一的一位上司。
5. 統一管理原則(unity
of management):凡屬具有同一目標之作業,均應有一套計畫。
6. 個人利益服從共同利益原則(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 to the common goal)。
7. 獎酬公平原則(remuneration
of the staff):工作人員之獎酬應根據公平原則,使個人及組織均感滿意。
8. 集權化原則(centralization):集權乃一組織必要之條件,亦為建立組織之自然後果。
9. 階層鏈鎖原則(scalar
chain):在一組織內,由最高主管以至最基層人員應層層節制。所謂「階層鏈鎖」原則(scalar
chain)包括:
10. 秩序或職位原則(order):組織體內的任何事物及人員,皆應有其位置,不可混亂。
11. 公平原則(equity):公平和合理必須充斥於組織體之內。
12. 職位安定原則(stability
of staff):應經予成員一穩定的任期,俾使其能夠適應而後發揮效能。
13. 主動原則
(initiativeness):不論組織的那一階層,均有賴主動的精神,方能產生活力和熱忱。
14. 團隊精神(spirit):強調成員之間的合作關係。
練習題
下列各項何者與行政「程序學派」無關?
(A)費堯 (B)泰勒
(C)行政管理學派 (D)傳統理論時期的學派之一
Ans.
(B)
練習題
被後人稱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者為何人?
(A)費堯 (B)韋柏
(C)胡桑 (D)泰勒 【91年五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A)
練習題
下列那一位學者曾提出有名的「管理的十四項原則」? (A)泰勒(F.
W. aylor) (B)梅堯(E.Mayo)
(C)韋伯(M.Weber) (D)費堯(H.Fayol)【91年普考-行政學大意】
Ans.
(D)
練習題
將管理的工作區分為組織、協調、領導、計畫與控制五項,係由下列何人提出的看法?
(A)泰勒(F. W. aylor) (B)費堯(H.Fayol)
(C)古德諾(F. J.Goodnow)
(D)威爾遜(W. Wilson)
【94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B)
練習題
費堯主張之行政五大要素,不包括下列何者?
(A)溝通 (B)協調
(C)計畫、控制 (D)組織、領導【91年五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A)
練習題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之科學管理四原則和費堯(Henri
Fayol)的十四項管理原則的內涵,兩者間如何互補?【中興企研】
練習題 管理(Management)之定義為何?費堯(Henri
Fayol)對管理程序提出管理五大功能,稱之為要素(Elements),試扼要說明之。【第十三次農會新進人員(六職等以上)-企業管理】
1. 基本思想
層級結構模式學派又稱官僚理論學派,此一學派之最主要代表人物是提出「科層制」(Bureaucracy)的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
2. 層級組織的六大特徵
1. 高度專業分工
2. 權威階層嚴明
3. 權責規定詳盡
4. 正式遴選
5. 無關人際關係
6. 甄選升遷理性
練習題
德國社會學家韋柏所提出的官僚組織具有何種特徵? (A)組織的管理充滿人治的色彩
(B)組織人員工作行為和人際關充滿個人的喜憎、好惡的情感
(C)組織的權威體系非常鬆散 (D)組織充滿嚴密的法規制度與層級節制的權威體系
Ans.
(D)
練習題 社會學家韋伯(M.Weber)曾提出一項學說對行政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A)管理有七項主要功能:POSDCORB
(B)理念型官僚體制(bureaucracy)
(C)科學管理 (D)管理格道理。【93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B)
練習題 下列何者不是韋伯(M.Weber)所提「理想型官僚組織」的主要特徵之一?
(A)以合法臣威為基礎 (B)重視專業分工
(C)強調層級管制 (D)主張互惠協調
【94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D)
練習題
工作人員不把辦好事情當作目標,反而將「法規的嚴格遵守」視為其辦事的目標。此即美國著名社會學者墨頓所稱之何種概念?
(A)手段移置 (B)目標錯置
(C)白京生定律 (D)反功能化
【94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B)
練習題 韋伯(Max
Weber)的”ideal
bureaucracy”,其意為何?【交大管科】
練習題
「隨著環境變遷,韋伯的官僚制度組織已不適合現代管理。」試對此說加以評論。【政大企研】
行為科學學派主張從人出發。走Y理論的方向,運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等行為科學來探討組織中人的動機、滿足與生產力間的相互關係,及解決組織中的管理問題。
行為科學學派有下列特點:
(i)
重視組織成員之需求項目:如馬斯洛(Maslow)提出需求層次論、赫茲伯格(Herzberg)提出兩因論等。
(ii)
重視管理者對基本人性的看法:如麥克葛瑞格(Mc.
Gregor)提出X理論、Y理論。
(iii)
重視領導方式對組織生產力之影響:如李克特(Likert)的四系統領導理論。
(iv) 重視組織內的群體互動。
1 梅堯(Elton
Mayo)
人群體關係學派之父。在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Hawthorne)工廠,從事某些科管原則的實驗,即霍桑實驗。
(1)
霍桑研究(Hawthorne
Works Studies)
1924年美國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霍桑廠(Hawthorne
Plant)所做長達十二年的系列研究。後續研究證實受試者對於新的實驗處理會產生正向反應,即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實驗者的出現),而非由於實驗操弄造成,這種假設性效果目前我們常稱之為「霍桑效應」。
(2)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s)
當員工知道自己在被觀察時,他們的行動會不自覺的與不知被人觀察時不同。當員工相信他們被注意、被關心,且不會造成太大壓力時,就會更加努力工作。也就是說人們會因為受到重視而提高生產力,而並非獲得好處所以生產力提高。
練習題
霍桑試驗的第一階段裝配接力試驗結果,生產量之提高,係以下列何關系最為重要?
(A)獎金提高 (B)工作環境改善
(C)休息時間之增加 (D)人格尊重
Ans.
(B)
練習題 .
開創人群關係學派的重要活動是?
(A)明諾布魯克會議 (B)黑堡宣言
(C)時間與動作研究 (D)霍桑實驗
Ans.
(D)
練習題 .
霍桑研究中的一項「面談計劃」,從事工廠全面非正式的訪談工作,由工人們海闊天空發表意見,訪問者只是恭聽,工人們的發言多為抱怨環境條件不良,但每一次工人發過怨言之後,工作情緒便轉好,此為什麼?
(A)移情作用 (B)情緒宣洩作用
(C)情感昇華作用 (D)沈默螺旋作用
Ans.
(B)
練習題 .
何謂「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s)?【各校重點】
3. 重要激勵理論
1950年代,人群關係學派的基本假設達到高峰,主管為了求得員工滿意,甚至不計一切代價,但後續的研究指出,「工作滿足」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因此有許多學者對組織中的個人行為、領導方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其中較重要的代表人物有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赫茲柏格兩因素理論、艾爾德費ERG理論、麥克里蘭(David
McClelland)三項需要理論等。
練習題 .
下列何者屬於組織員工自發性的激勵原因?
(A)懲戒 (B)工作輪調
(C)報酬獎賞 (D)組織承諾
Ans.
(D)
練習題 .
一個人努力以求工作上有創造性的或個人成長的一切需要,為ERG理論中所謂的何種需要?
(A)成長需要 (B)努力需要
(C)創造需要 (D)生存需要
Ans.
(A)
練習題 .
誰特別重視人員需要的滿足,並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
(A)賽蒙 (B)馬斯婁
(C)巴納德 (D)梅堯 【91年五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B)
練習題 .
行政學理論的傳統與修正兩大時期之最大共通致命傷,是指下列何者? (A)對人性的假定過度樂觀 (B)對人性的假定過度悲觀
(C)對環境的存在過度重視 (D)對環境的存在不夠重視
【93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D)
練習題 .
複選題:就激勵理論而言,下列何者敘述為非?
(A) Maslow曾提出需求階層理論
(Hierarchy of Need Theory) (B) McClelland
認為成就、權力、隸屬是三項重要的高層次需求
(C) ERG 理論是Herzberg
所提出的 (D) Theory Y
假設人性是懶惰及逃避責任的 (E)
未滿足的需求會引起緊張進而產生驅動力量。
Ans.
(B)(C)
重視「效率」的學派。此一學派主張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可以將問題相關因素用數學符號及方程式來表達,並運用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等數量化工具來求解的邏輯程序。
1. 管理科學的特色
(i)
將科學分析的方法應用於解決管理問題。
(ii)
特別重視經濟因素而非心理、社會因素。
(iii) 以建立數量模式為中心。
(iv) 在一個封閉系統內求最佳解。
(v) 以電子計算機為工具。
練習題 .
統計應用、最佳化模型、資訊模式以及電腦模擬等,是屬於下列何者的領域?
(A)科學管理學派 (B)管理科學學派
(C)行為學派 (D)古典學派。
Ans.
(B)
練習題 .
試比較科學管理學派和管理科學學派之異同。【各校重點】
所謂系統(System),乃是一個由許多相關聯或相互依存的小個體(或次系統)所組成的集合體。系統學派考慮組織與環境的互動。
練習題 614.
試說明系統學派的主要觀點。
【各校重點】
練習題 615.
系統管理學派和傳統管理學派有何相異之處?試述之。【台大商研】
重視管理情境或權變因素的學派。主張管理者應根據環境,再選擇適當的管理原則或方法加以運用,管理作業方能有效。權變學派提出「管理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強調必須因地、因時制宜,加強了理論的實用性。
1. 權變理論特性
(1)
避免極端
(2)
重視結果而非過程
(3)
具有彈性
(4)
重視「情境因素」
練習題
下列何者不屬於權變理論的內容主張? (A)否定「兩極論」 (B)尋找「唯一最佳方法」 (C)彈性的運用 (D)殊途同歸性 【94年初等考試-行政學大意】
Ans.
(B)
練習題 .
行政研究的整合理應時期,有所謂的「
權變理論」,主張不應拘泥於某一原則,組織可以運用各種方法達成其目的,謂之:
(A)否定兩極論
(B)效率與效果並重
(C)殊途同歸性
(D)系統的反饋作用 【91年普考-行政學大意】
Ans.
(C)
練習題 .
以下何者不是行政學整合理論時期「權變理論」的主張?
(A)重視殊途同歸性
(B)否定組織的兩極看法
(C)管理方法的彈性運用
(D)組織結構的全像圖分析【91年普考-行政學大意】
Ans.
(D)
練習題 .
組織欲有效用作,必須依照該組織所處的特定環境,因人、因事、因地、因時而採取適當的組織型態及管理方法,並不在所謂放諸四海皆準的組織型態或管理方法。此乃屬於那一理論學派的論點?
(A)行政管理學派
(B)科學管理學派
(C)自我創新理論
(D)權變理論 【91年普考-行政學大意】
Ans.
(D)
練習題 .
複選題:有關管理學派的演進,下列何者敘述是對的?
(A) Boulding 採取系統學派的觀點
(B) Mayo 是行為學派的始祖 (C)
Hawthorne Experiment 開啟了管理科學的研究
(D) Fayol 提出規劃、組織、命令、協調、控制五項管理程序
(E) Taylor 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Ans.
(B)(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