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模型

作者:林林元

 AD-AS模型

一、總合需求曲線AD

為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下的產物,代表在不同物價水準與所得水準之下,經濟體系對商品總需求量的變化,即IS與LM均衡點之移動軌跡。
(一)AD之推導
假設原本之物價水準為P0,LM=LM(P0),與IS相交得到Y0之所得。
當物價水準上升到P1時,實質貨幣供給減少,M^S/P_0 ↓M^S/P_1 ,使LM曲線向左移,導致所得減少,Y0↓Y1;當物價水準下降到P2時,實質貨幣供給增加,M^S/P_0 ↑M^S/P_2 ,使LM曲線向右移,導致所得增加,Y0↑Y2。
(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AD之影響
1.擴張性財政政策:
若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如:增加政府支出),則在LM不變下,IS曲線右移,IS0IS1,在物價不變下,所得亦隨之增加,使得AD同幅度向右移動,AD0AD1。
同理,若政府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則IS曲線左移,在物價不變下,所得隨之減少,使得AD同幅度向左移動。
2.擴張性貨幣政策:
若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例如:增加貨幣供給),則在IS不變下,LM曲線右移,LM0LM1,在物價不變下,所得亦隨之增加,使得AD同幅度向右移動,AD0AD1。
同理,若政府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則IS曲線左移,在物價不變下,所得隨之減少,使得AD同幅度向左移動。
2.擴張性貨幣政策:
若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例如:增加貨幣供給),則在IS不變下,LM曲線右移,LM0LM1,在物價不變下,所得亦隨之增加,使得AD同幅度向右移動,AD0AD1。
同理,若政府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則LM曲線左移,在物價不變下,所得隨之減少,使得AD同幅度向左移動。


二、總合供給曲線AS


不同於AD曲線,總合供給AS曲線係由勞動市場所決定。
名目工資:W
物價:P
實質工資:W/P
就業量:N

(一)AS之推導

假設原本之就業量為N0,實質工資為W_0/P_0 ,當物價下跌時,P0 ↓ P1,實質工資提高,W_0/P_0 W_0/P_1 ,此時對勞動需求者而言,負擔之工資成本↑,欲雇用之就業人口↓,故在W_0/P_1 之工資水準下,就業量減少,N0↓N1,而在社會整體就業減少,失業率增加之情況下,總體產岀減少,所得減少,Y0↓Y1,得到一條正斜率的AS曲線(例外:古典學派之總合供給曲線垂直線)。

(二)影響AS曲線移動之因素

1.供給面衝擊:
(1)生產成本增加:AS左移
(2)薪資提高:AS左移
2.公共政策:
(1)政府調降稅率,提高民眾工作意願與廠商投資意願生產意願提高:AS右移
(2)政府放寬管制措施:AS右移
3.經濟成長情況:
(1)資本存量增加,技術進步,產能提高:AS右移
(2)勞動供給增加:AS右移
4.天然災害或戰亂:
地震、水災、颱風,使產能減少:AS左移

(三)古典學派之總供給

古典學派認為,物價與工資可自由調整,且市場資訊完全透明,無貨幣幻覺。在此前提下,原物價水準為P0,名目工資為W0,均衡勞動雇用量為N0,產出為Y0,當物價水準上升到P1,使實質工資W/P下降,故勞動需求增加至Nd(P1),而勞動供給減少為Ns(P1),名目工資上升到W1,使實質工資不變,因此均衡勞動雇用量不變,產出所得亦不變,故古典學派之總合供給曲線,為一垂直線無論物價波動為何,均不影響產出所得。

(四)凱恩斯學派的AS曲線

凱因斯認為,名目工資具有向下僵固性當雇主欲調降工資時,勞工會透過強勢工會為其爭取權益,因此名目工資W一旦增加後,就不再下降。故當物價上升,勞動供給者會隨之要求調高名目工資以補償其實質工資W/P的損失,然而當物價下降,實質工資上升,勞動供給者不願隨之調降名目工資,此時對雇主來說,勞動成本相對偏高,故使雇主之勞動需求減少,導致產出所得亦減少。
原物價水準為P0,名目工資為W0,均衡勞動雇用量為N0,產出為Y0,當物價水準上升到P1,使實質工資W/P下降,故勞動需求增加至Nd(P1),而勞動供給減少為Ns(P1),名目工資上升到W1,使實質工資不變,因此均衡勞動雇用量不變,產出所得亦不變,故凱因斯學派之總合供給曲線與古典學派相同,為一垂直線無論物價波動為何,均不影響產出所得。
當物價下降到P2,使實質工資W/P上升,勞動需求減少為Nd(P2),此時勞動供給增加為Ns(P2),原本應下降到W2的名目工資,因為工資的向下僵固性,而停留在W0的水準,使得勞動需求量從N0減為Nd,勞動需求量從N0增為Ns,造成勞動市場的超額供給:Ns-Nd,此時勞動市場之實際雇用量為N=Min(Nd , Ns)。勞動雇用量N與產出所得Y均減少,可得一正斜率之AS曲線。

(五)帶有預期的AS曲線

1.預期形成的類別:
靜態預期(static expectation):
以本期物價預期下期物價預期下期物價等於本期物價—
P_t=(_t^)P_(t+1)^e 
僅單純地利用前一期資料進行預期,忽略過去各期的訊息,故為非理性預期(irrational expectation)。
在物價持續上升時,靜態預期所得之物價,將永遠不等於實際物價,往往產生系統性錯誤。
適應性預期(adaptive expectation):
依據過去的預測誤差,調整對未來的預期,即當預期物價與實際物價有出入時,會調整其預期依據過去及現在的訊息,對未來進行預期。
P_(t+1)^e-P_t^e =λ(P_t-P_t^e )P_(t+1)^e=λP_t+(1-λ) P_t^e,0<λ<1
λ為調整權重,當λ=1時,預期下期價格P_(t+1)^e會完全等於本期價格P_t,即靜態預期。
仍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錯誤。
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
基於適應性預期的缺點,Muth(1961)提出理性預期的概念,主張運用一切所能獲得的所有資訊進行預期,不會發生系統性錯誤。後來透過經濟學家Lucas的發揚光大,而形成理性預期學派。
(_"t" ^)" E(" "P" _"t+1"  ")" =E"(" ├ "P" _"t+1"  ┤| "Ω" _"t"  ")" 
 為第t期時能獲得的所有訊息。理性預期並不代表永不犯錯,僅意味「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不是一直錯下去,因此不會發生系統性錯誤。
2.帶有預期的總供給曲線:
為一正斜率曲線—
(1)勞工名目工資W,實質工資W/P,原始價格為P0,勞動需求為P0f'(N),勞動供給為P0g'(N),產出所得Y0。若物價上升到P1,則實質工資下降,因勞動雇用成本降低,故勞動需求增加到P1f'(N)。此時若勞動供給者對物價之預期仍為P0,而名目工資因勞動需求的增加而上升至W1,則對勞動供給造成誘因,使得勞動量增加為N1,產出所得增加至Y1,此時總和供給曲線為EAS(Pe=P0)。
(2)當勞工已預期物價會上升到P1,即預期到實質工資將減少,此時勞工會減少勞動供給,P0g'(N)左移到P1g'(N),進而使名目工資上升到W2,均衡勞動量亦減回到N0,導致帶有預期的總合供給曲線自EAS(Pe=P0)左移到EAS(Pe=P1)。

(六)AS曲線之形狀

三、總合供需模型

AS與AD共同決定整個經濟體系之均衡物價與均衡所得。因此,均衡國民所得便是透過AD-AS模型來決定。又長期之下,政府所有影響物價的政策,都會被人民所完全預期,因此長期總供給曲線LAS不同於短期總供給曲線SAS,為一條垂直線!

四、影響AS與AD之移動因素歸納

(一)使總合供給曲線AS移動之因素:如前述。
(二)使總合供給曲線AD移動之因素
使AD右移—
商品市場(IS:Y=C+I+G+X-M)
C:消費
I:投資意願
G:政府支出
X:出口
M:進口
※政府減稅,刺激消費投資意願。
使IS右移的因素(含「擴張性財政政策」),亦會使AD右移。
貨幣市場[LM:M^S/P=L(Y,r)]
貨幣供給↑,LM右移
貨幣需求↓,LM右移
使LM右移之因素(含「擴張性貨幣政策」),亦會使AD右移。
使AD左移—
商品市場(IS:Y=C+I+G+X-M)
使IS左移之因素(含「緊縮性財政政策」),亦會使AD左移。
貨幣市場[LM:M^S/P=L(Y,r)]
(三)使LM左移之因素(含「緊縮性貨幣政策」),亦會使AD左移。
影響AD移動之效果: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