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硬體的發展

作者:陳雲飛&許文達&夏進

電腦硬體的發展

(1)真空管時代:

沒有作業系統的時代。

(2)電晶體時代:

單工作業系統的時代。一次輸入一個程式,等輸入的程式執行完畢後,再輸入下一程式。此階段的作業系統設計之目的在於使任務(Job)間的轉換能夠順暢。

(3)積體電路時代:

多元處理的時代。因記憶體容量變大,作業系統發展出以下兩項特質:

多元程式規劃(Multiprogramming)系統:

此一系統可讓數個程式同時被放到主記憶體中,令處理機在這些任務中迅速切換,並個別執行它們。優點在於可解決過去「批次處理」(Batch Processing)而浪費記憶體的缺點。

多元處理(Multiprocessing)系統:

同一計算機系統上使用數個處理機,以增加其處理能力之作業方式。

另外,此一階段後續發展出以下兩個觀念:

裝置獨立性(Device Independence):

使用者若想在某裝置上存取資料,不須指定該裝置,只須在程式上宣告要存取資料,作業系統會找出符合條件的裝置,讓資料存取更具彈性。

分時系統(Time Sharing System):

將時間資源平均分配至每個使用者,此方式同時也讓各個使用者有獨佔處理器之感覺。此系統具交談式處理的型態 ,可加速程式的發展過程。

(4)超大型積體電路:

通用作業的時代。此一時期由於記憶體容量的大幅度提升,搭配積體電路技術的進步,數以千計的電晶體得以放入一個晶片內,使得CPU運算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價格也日益低廉。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