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管理學概論

作者:陳雲飛

運輸管理學概論

一、運輸構成與效用

依據運輸之基本定義,運輸學為研究如何將人(貨物)以迅速、便利、經濟、安全、有效地方式從甲地運送至乙地,創造時間效用(Time Utility)及空間(地域)效用(Space Utility)的科學。

(一)運輸的構成要素

1.運輸工具:指運送人或貨物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早期的人力;馬、牛、駱駝等獸力以及現代之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管道等,其中早期以自然兼具動力之人、獸為運具;現代運具則多為機械,且部分是動力與運具分離的情形(如聯結車之拖車、鐵路之無動力貨車、駁船)。現今大眾對運輸工具的主要需求為安全、舒適、故障少、低污染、容易維修且人員耗用少等目標。

2.通路:指運送的起點與迄點中,運輸工具所走的路徑,因此包括起點、中間路及迄點三者所連接而成的路徑。

通路有可能自然形成,或者由人工設置而來(例如鐵軌、國道、省道、縣道等)。通路設置以期望縮短運輸路程及時間、降低成本、盡可能不受天候、地理環境限制為原則。

3.終點(或場站設備):指運具在通路中自出發(起點)、通過(中間點)、到達(迄點)的地點,以及旅客買票、等候的地方皆包括在內,如公車站、火車站、航空站(或機場)、碼頭等。一個良好的場站通常必須有地點適中、佔地寬廣、設備(施)齊全等條件配合。4.動力:推動運具運轉之力量。早期的人力、獸力、水力及風力等,或是現代的電動機、蒸汽機、內燃機、噴射引擎、磁浮系統等。最好的動力設備必須具備以下特性: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益高、維修容易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