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

作者:三民輔考名師

財務報表

依據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1號「財務會計觀念架構及財務報表之編製」,財務報表之內容包括下列各報表及附註: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業主(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表(國際會計準則IFRS:當期期末財務狀況表)


係根據資產、負債、業主權益之帳戶餘額編製,表達某特定時日的財務狀況,屬於「靜態報表」。
   


基本架構

一、資產
企業透過交易或其他事項所獲得之經濟資源,能以貨幣衡量,並預期未來能創造經濟效益者,包含一切有價值之財貨及權利。
1.與營業活動有關者:
正常營業活動均以營業週期為劃分標準。凡是預期在一個營業週期內透過出售、消耗、使用、持有及變現等方式,能夠流入經濟效益者,即使營業週期大於12個月,此資產仍屬於流動資產。
2.與營業活動無關者:
資產出售、消耗、使用、持有及變現等方式,非屬正常營業週期構成的一部分,則以12個月為劃分標準。
3.資產類別(按流動性由高至低排列):
(1)流動資產:
A.企業因營業所產生之資產,預期將於正常營業週期中變現、消耗,或意圖出售。
B.因交易目的而持有者。
C.預期將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變現者。
D.現金或約當現金,但於資產負債表日後逾十二個月用以交換、清償負債,或受有其他限制者除外。
(2)基金及長期投資:
A.以獲取財務上或營業上之利益為目的,非供營業使用而預計長期持有之投資。
B.為供特定用途所累積或提撥之基金,例如償債基金以及長期投資等。
(3)固定資產:
有實體存在,專供營業使用而不以出售為目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以上之資產,包含土地、機器廠房,及其他供營業用之硬體設施。
(4)無形資產:
無實體存在,專供營業使用而有經濟效益者,例如商標、商譽、專利權、版權等。
(5)遞延資產:
即長期之預付款或支出,預期效益超過一年以上,延後到未來各期負擔者。又稱之為遞延借項或遞延費用。
無法全數計入當年損益,必須在往後年度內較長時期攤銷的金額。
(6)其他資產:
無法歸屬於前述五種資產類別者,例如存出保證金、暫付款等。
二、負債
因過去之交易或其他事項所產生的經濟義務,能以貨幣單位衡量且將來須償付者
1.與營業活動有關者:
營業資金係用於正常營業週期之一部分,均以營業週期為劃分標準,故預期於一個正常營業週期內清償而流出經濟資源者,即使清償期限超過報導期間後12個月之負債,仍劃分流動負債。
2.與營業活動無關者:
係以12個月為劃分標準,其清償並非構成正常營業週期之一部分,但該負債仍應在報導期間後內12個月清償者或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者,均應劃分為流動負債。
3.負債類別(按流動性由高至低排列):
(1)流動負債:
最常見者如應付帳款、應付票據、應付費用、預收收益、銀行透支等。
A.企業因營業所產生之債務,預期將於正常營業週期中清償者。
B.因交易目的而發生者。
C.預期將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清償者。
D.企業不得無條件延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清償之負債。
(2)長期負債:
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之負債,包含應付公司債及長期借款。
(3)其他負債:
無法歸屬於前述類別者,如存入保證金。
三、業主(股東)權益
又稱為淨值。資產總額減負債總額後之淨資產,在公司組織下通稱為股東權益,包含股本、資本公積、法定盈餘公積、特別盈餘公積,以及未分配盈餘等。

功能特性

一、功用
1.評估企業「償債能力」:比率愈高,償債能力愈強。
2.顯示企業之資本結構:比率愈高,企業財務體質愈佳。
3.附表:
為顯示資產負債表各科目詳細內容,可另編各種附表,如:財產目錄、銀行存款明細表、應收(付)帳明細表、應收(付)票據明細表、固定資產明細表等報表。
二、格式
採「帳戶式」資產負債表(實務及學理常用)。


損益表


(國際會計準則IFRS:當期綜合損益表)
表達一企業在某一期間內經營成果之報表,即彙總企業在某一期間內所有收入、費用、利潤,以及損失等數據,以計算其代表經營成果之淨利或淨損。
報導企業的獲利過程,衡量企業一段時間內的經營成果。

基本架構

停業單位定義
停業單位係指在財務報導期間中已處分或已重分類為待出售的組成項目,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代表一單獨主要業務線或營運地區。
處分單獨主要業務線或營運地區之單一統籌計畫之一部分。
專為再出售而取得的子公司。
停業單位損益應與繼續單位損益分別列報,其包含營業損益、資產衡量損失(不得認列利益)、處分損益,均以稅後淨額列示。
損益表常考公式
銷貨成本(Sales Costs)    
可供銷售商品之成本總額以更深入的角度來定義,即本期已售出的商品,其成本價之總額。
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期末存貨
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淨額=銷貨成本+期末存貨
=可售商品總額
本期進貨淨額=進貨總額+進貨費用-進貨退出-進貨折讓
銷貨成本率    
銷貨成本率=銷貨成本/銷貨淨額
銷貨毛利(Gross Margin)    
出售商品的總金額,扣除銷貨成本後,便是售出這些商品後,所獲得的初步利潤。
銷貨毛利=銷貨收入-銷貨成本
銷貨毛利率    
銷貨毛利率=銷貨毛利/銷貨淨額
→比率愈高,表示公司獲利及經營能力愈佳。
銷貨淨額(Net Sales)    
銷貨淨額=銷貨成本+銷貨毛利
=銷貨總額-銷貨退回-銷貨折讓
銷貨成本率+銷貨毛利率=1
營業淨利
(Operation Profit)
出售商品的初步利潤,再扣除相關之管銷費用與折舊費用後,即為營業淨利。
營業淨利=銷貨毛利-管理及推銷成本
息前稅前盈餘
(EBIT)    公司營運利潤,除本業所創造之營業淨利外,亦須考慮營業外之轉投資利得或利損,如此可求得息前稅前盈餘。
息前稅前盈餘=營業淨利+營業外利得
稅前淨利
(EBT)    課徵所得稅之應稅所得,是以扣除利息後之所得額來決定,故利息費用具有抵稅效果。換言之,在扣除利息費用後,但未課稅前的利潤,即為稅前淨利。
稅前淨利=息前稅前盈餘-利息費用
稅後淨利
(Net Income,NI)    
針對稅前淨利課稅後的淨收益。此為公司可共同分享的利益,依據各股東之持股比重,以股利之型式來分配。
稅後淨利=稅前淨利-所得稅費用
繼續營業部門稅後淨利、停業部門損益,以及會計原則變動累積影響數等,這些科目並非在每期的損益表中,都會有具體的數據呈現,只有在部門停業,以及會計原則變動造成財報數據更動時,才需要於損益表中表達。因此,繼續營業部門稅後淨利,即為公司本期之稅後淨利。
純益率    純益率=本期淨利/銷貨淨額比率愈高,表示獲利能力愈高。
每股盈餘
(Eaning Per Share, EPS)    實際發放給股東的利潤多寡,須視公司的保留盈餘與股利政策而定,因此,每股盈餘純粹是以股東的角度,呈現本期獲利表現之重要指標。
EPS=稅後淨利/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NI/shares

功能特性

功能
計算所得稅之依據。
評估企業之「獲利能力」。
未來決策之依據。
附表:為顯示損益表各科目詳細內容,可另編各種附表,如:銷貨淨額明細表、銷貨成本明細表、營業費用明細表、營業外收入明細表、營業外費用明細表。
格式:採「報告式」損益表(實務及學理常用)。


股東權益變動表

基本架構

用以表示股東權益組成項目變動情形,除應列明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含法定盈餘公積、特別盈餘公積、未分配盈餘等)外,尚須揭露所有調整項目之期初金額、本期增減項目與金額,以及期末餘額等。若當期股本或資本公積未變動者,則可直接編製保留盈餘表。而股東權益之組成要素如下:

功能特性

一、功能
列示股東權益在會計期間的增減變動,包括股東投資及分配給股東、本期損益及其他借記或貸記股東權益之項目。
二、格式:主要分成三大類
1.投入資本(股本+資本公積)
2.保留盈餘。
3.其他股東權益之附加與抵銷科目。


現金流量表


基本架構

現金流量表是一份顯示特定時期(一般為一個月,一季。主要是一年的年報)現金流入和流出的財政報告。主要揭示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及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Profit and Loss Account)如何影響現金和等同現金,以及根據公司的營業、投資和融資狀況進行分析。作為一個分析的工具,現金流量表決定公司短期營運,特別是帳款收現與付現的能力。

功能特性

一、功能
提供企業在特定期間內有關現金收支相關資訊之彙總。亦即以現金流入與流出的方式,彙總說明企業於特定期間內之營業活動、投資活動與融資活動。
二、格式:主要分成三大類
營業活動現金流量    
企業產生主要營業收入之活動,及其他非屬投資與融資之活動,如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為列入損益表計算之交易,及其他事項所產生之現金流入與流出。
與企業本業營運產生之交易有直接關係之現金流入與流出。
投資活動現金流量    
企業購置或處分長期資產,及其他不屬於約當現金項目的投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入與流出。包含承做與收回貸款,處分或購買非營業活動所產生之債權憑證、權益證券、各類資產,或其他投資等。
融資活動現金流量    
與企業資金募集合資本結構變動有關之現金流入與流出。包括舉債、償債、增資、支付股利,以及購買庫藏股等,屬於股東權益中業主投資及分配給業主,與融資性質之舉借與償還等。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