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心理與行為(六)

作者:陳偉隆、龍玉雲

觀光心理與行為(六)

觀光旅遊業的特性

觀光旅遊業的產品–旅遊產品,此產品是無法被儲存的,往往與消費同時發生,無法分割;相同的旅遊產品,也會因為提供的人不同或消費者感受不同而產生很大的差異性。因此觀光旅遊業具有下列幾種特性:
無形性(Intangibility):旅遊產品是一種無形化的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時,無法見到實體,因此競爭優勢常建立在如何讓無形的東西有形化(tangibilize)。
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旅遊產品的生產及消費常常同時發生、進行,在與消費者互動中完成。
可變性(Variability):也稱異質性,指旅遊產品因提供者、場地、時間不同而難以一致。觀光旅遊業者可採用對人員及服務流程的品質管制來改善此特性的影響。
易逝性(Perish ability):也稱不可儲存性,指旅遊產品無法被保存的特性。觀光旅遊業者為克服此特性,常採用旺季、淡季差別訂價,或使用預訂來管理需求。
缺乏所有權性:該特性是由「無形性」與「易逝性」衍伸出來。意指消費者購買了「旅遊產品」後,並沒有實質性地擁有該產品;因為旅遊產品的無形性與不可貯存性,「旅遊產品」這項產品在交易完成後便即消失了。

觀光旅遊的動機

一、Nickerson的旅行動機
Nickerson (1996)應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說明人們去旅行的動機。
二、丹恩(G. Dann)的推拉理論
1977年,美國學者丹恩(G. Dann)提出了旅遊動機的推拉理論。他認為人們會去旅遊,是因為他們受內在和心理因素推動,以及受旅遊目的地的特性等外在因素拉動,而作出各種外遊決策。
三、學者陳建和提出的旅遊基本動機
學者陳建和認為,人們從事觀光旅遊活動的基本動機分成六大類。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