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制度

作者:陳少偉

行車制度


(一)意義

鐵路行車制度指為保障列車於軌道上行駛安全,而以間隔列車運轉所採行的方法。

(二)演進

鐵路行車制度之演進分為三階段:

1.人工嚮導:

行於軌道服務之草創時期,以人力騎乘馬匹、手持紅旗之方式前導列車運行。

2.隔時法(Time Interval):

隔時法依據排定的列車時刻表(Time Table),按該時刻表行車,每班列車都必須嚴格遵守時間,已確保列車運轉順利,列車長與調度所內之調度員都必須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控制列車於時間內到達交會點,此行車方法又稱列車本位制,易產生命令傳送上之人為錯誤,安全性較低,一般僅用於車次較少,營運速度較慢之路線。

3.隔地法(Space Interval):

隔地法是將路線劃分成若干閉塞區間(Block),在同一時段裡閉塞區間內只允許一列列車通過,以免發生危險,此制度剛開始實施時以每兩個車站之間為一單位的閉塞區間,故又稱為車站本位制。隔地法安全性較隔時法為高,世界各國皆採用之,為現今主要的鐵路行車制度。

閉塞制度

閉塞制度是根據隔地法所發展出來的行車制度,為列車運轉的基本原則。

(一)定義

當列車在進入每一區間時,必須確認該區間內無先行列車及對向列車,辦理確認的手續稱之為閉塞(Block),而管制其他列車進入的區間稱之為閉塞區間。

(二)種類

1.依閉塞區間的長度是否固定區分:

(1)固定閉塞制(Fixed Block System, FBS):

使用實體的固定式閉塞設備(如號誌機、軌道電路、計軸器等)控制列車間隔的閉塞方式。

(2)移動閉塞制(Moving Block System, MBS):

利用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新型閉塞方式,它以列車所發出的信號替代軌道上的固定信號,將位置、車速等資料傳給電腦,透過電腦運算,算出接下來的列車間距、速度等,回傳給車輛。有利於組織間隔小、密度大的連續運輸。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