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導覽(六)

作者:陳偉隆、龍玉雲

臺灣觀光導覽(六)

國立故宮博物院

三、歷代重要收藏
1.新石器時代:
(1)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禮器,作為「朝覲禮見」標明等級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禮•春官》載:「周制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
(2)重要收藏:「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圭」、「紅山文化晚期的勾雲形珮」、「大汶文化晚期的白陶鬶」、「龍山—齊家系的玉璧」等。
2.商周時期:
青銅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商代至周代青銅藝術高度發展,故又稱為青銅時代。
(1)青銅器的主要用途:
A.烹飪器:鼎、鬲、釜、甗等。
B.食器:簋、盂、豆、盨、簠、敦、匕等。
C.酒器:爵、斝、角、杯、觚、兕觥、盉、尊、彝、鬥、瓿等。
D.水器:鑒、匜、盤、盂等。
E.兵器:戈、矛、鉞、胄等。
F.樂器:鐘、罄、鐃、鎛、鉦、鼓等。
(2)重要收藏:
A.散氏盤:又稱散盤,為西周晚期以塊笵法鑄造之青銅器皿,銘文以契約文為主,記載兩國之田界契約內容。
B.毛公鼎:周宣王即位時,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政,並頒贈命服厚賜,毛公遂鑄鼎傳示子孫永寶,於清道光年間出土,與大盂鼎、大克鼎並稱晚清「海內三寶」。毛公鼎上刻有約500字銘文,是目前出土最長的銘文。
3.秦漢時期:
(1)漢代繼承秦始皇所創帝國政體並加以鞏固,形成政治文化大一統局面。帝王追求長生不老,神仙思想風靡社會,使得神山、仙人、靈獸、龍鳳成為秦漢生活器具上盛行的裝飾紋樣。
(2)重要收藏:「銅鎏金博山樽」、「玉辟邪」、「銅佳鏡」等。
4.唐代:
(1)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所謂唐三彩,是指中國唐代陶器上的釉色,主要以黃、綠、白(或綠、赭、藍)三色為主,所以稱之為「三彩」。三彩即代表多彩的意思。
(2)重要收藏:「唐.灰陶加彩仕女俑」、「唐.懷素自敘帖」、「唐.銅瑞獸葡萄鏡」、「唐.三彩馬球仕女俑」。
5.宋代:
(1)宋代瓷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宋瓷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按體系區分如下:
A.青瓷體系:汝窯、官窯、哥窯與龍泉窯(即弟窯)、鈞窯。
B.白瓷體系:定窯、磁州窯。
C.黑瓷系:建窯、吉州窯。
(2)宋代繪畫題材已擴充到花鳥畫和竹石,另反映社會各階層的風俗畫興起,「清明上河圖」為代表作。
(3)重要收藏:
「南宋.官窯.青瓷簋」、「宋.郭熙.早春圖」、「宋.定窯.白瓷嬰兒枕」、「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宋人.蘋婆山鳥」。
6.元代:
(1)由遊牧民族統治的元代,在蒙古民族征戰的過程中,大批的藝匠隨著大軍遷徙,原屬不同文化區域的藝術傳統,就在這個開放的大汗國度中相互交融。
(2)重要收藏有:
A.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作於元順宗至正十年庚寅,流傳至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1650),收藏者雲起樓主人吳洪裕(問卿)臨終之際,以此卷火殉,幸經家人救出,因火毀損而分為兩段。前一段〈剩山圖〉橫51.4公分,今為浙江省博物館的重要收藏;後一段六紙,橫636.9公分,於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入藏內府,今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級畫作。西元2011年6月,分藏兩岸的元代書畫珍品《富春山居圖》,多年來首次在臺北市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
B.其他:
「元.景德鎮窯.霽青單把盃」、「元.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元人.元世祖像」等。
7.明代:
(1)相較於質樸素雅的宋、元藝術,明代藝術呈現活潑而多變的特色。繪畫上,既有自宮廷繪畫中脫胎、具粗放裝飾趣味的「浙派」,亦有優雅文人風格的蘇州「吳派」。工藝製作上,則以造型活潑多變、重色彩成為重要的特色。
(2)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於明代景泰年間興盛,故命名為景泰琺瑯或景泰瑯。因「瑯」的發音近似「藍」,演變出「景泰藍」一詞。
(3)重要收藏:「明.玉鰲魚花插」、「明.永樂.穿蓮龍紋天球瓶」、「明.杜堇.玩古圖」、「明.文徵明.雨餘春樹」、「明.戴進.春遊晚歸」。
8.清代:
(1)清代是中國兩千年帝制中最後一個朝代,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上皆曾達到巔峰,尤其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清平,文化藝術成就非凡,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成為國之重寶。
(2)重要收藏:
A.翠玉白菜:原置於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宮,是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因此有人推測白菜的造型象徵其清白,而菜葉上雕有兩隻昆蟲,一隻是螽斯,一隻是蝗蟲,是祈求「多子多孫」之意。
B.雕橄欖核舟:陳祖章於清代乾隆2年所雕刻,作者選用橄欖核雕出核舟,舟上有開闔自如的門窗,艙篷上雕刻著席紋,舟上椲杆直立,艙內桌案杯盤狼藉,蘇東坡與另外2位客人坐於艙內,船首有舟夫1人、童子3人,艙尾舵手1人,小舟上總共8人,舟底並細刻蘇軾的「後赤壁賦」全文300餘字。
C.其他:「清.光緒.紫地花鳥瓷盒」、「清.雍正.銅胎畫琺瑯蟠龍瓶」、「清.雕紫檀多寶格方匣」等。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