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理-4

作者:陳毅弘、陳亦凡、龍玉雲

臺灣地理-4

臺灣東部區域

1.範圍:
指中央山脈以東之地區,包括花蓮縣、臺東縣,為臺灣開發最晚的地區,俗稱後山。
2.自然環境:
(1)地形:
A.山地廣大、高峻:1000公尺以上高山部分占全區面積47%,海岸山脈、中央山脈東西並列,山區高峰林立,地勢險峻。
B.平原狹小:100公尺以下部分僅占全區面積10%。面積最大者為花東縱谷,斷層崖海岸緊鄰太平洋,海岸線平直缺乏天然港灣。
(2)氣候:夏季多颱風和暴雨。
3.人文環境:
為原住民生活空間:多分布於山腰上的緩坡。清初視臺灣東部為番界,禁止西部漢人移入。
4.族群分布:
(1)環境:南北往來有溪谷阻隔,東西往來受高山隔絕形成孤立區域。
(2)族群分布:
A.阿美族:原居於縱谷和海岸平原,後為避免威脅,併小社為大社以抵禦外族。
B.卑南族:多分布於臺東平原。
C.魯凱族和排灣族:在縱谷兩側山地。
D.泰雅族和布農族:在中央山脈的東側(由西部東移)。
E.其他:縱谷北部有噶瑪蘭族,南部有西拉雅族。
5.經濟發展:
(1)日治時期:計畫性的開發,推廣殖民地式經濟。
A.地理環境:
(A)自然上:適合熱帶栽培業發展。
(B)人文上:日人希望建為具日本社會和文化風尚的地方(為至今仍保留日式建築最多的區域)。
B.臺東廳:拓墾效果不彰,其主因為交通不便、水土不服、難以取得土地所有權,加以消費品昂貴等因素。
C.花蓮廳:拓墾較具成效,主因為鐵路建設,擴大發展腹地,並為官辦移民,與原住民隔離,安全上較有保障。
(2)光復後:
A.發展緩慢原因:
(A)土地大部分為公有。
(B)交通不便。
(C)工業基礎較差,缺乏技術、資金以及資訊流通。
(D)產業仍以農業為主,導致人口大量外移,生產力低。
B.現況:逐步朝向商業化和專業化發展。
(A)沖積平原:無環境污染問題,生產優良稻米。
(B)旱地:種植甘蔗和雜糧。
(C)丘陵:開墾為茶園與種植果樹。
6.未來展望:發展觀光業
(1)自然條件:擁有斷層崖與多變的海岸景觀,以及溫泉、峽谷、瀑布等自然景觀。
(2)人文條件:體驗原住民文化,如豐年祭等祭儀。

臺灣外島區域

1.範圍:
指臺灣本島周邊島嶼,主要指澎湖群島、金門及馬祖列嶼等三大群島,以及其他如綠島、蘭嶼等小型島嶼。
2.自然環境:
(1)地形:
A.澎湖群島:
(A)為臺灣第一大離島群,位於臺灣海峽上,由約90個大小島嶼所組成。除最西側之花嶼是由安山岩所組成外,皆為熔岩沉積所形成之玄武岩地質。
(B)地勢平坦缺少高低變化,島嶼頂部平緩之方山地形,為熔岩臺地沉積所形成之地貌景觀。
B.金門列嶼:地處九龍江口外,和廈門相望,由12個主要島嶼組成。緯度約和臺中市相當,地質上以花崗岩為主。
C.馬祖列嶼:地處閩江口,近福州,由大小共36個島、礁嶼組成。緯度約和臺北市相當,為花崗岩地質之錐狀島嶼,地勢高低起伏大而陡峭。
(2)氣候
A.澎湖群島:
(A)東北季風: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季風的強力影響下,影響植物生長,導致島上植被僅有矮草和灌木得以生長。季風不僅對澎湖的自然環境、景觀產生影響,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東北季風帶來的強風及惡劣海象,使得當地觀光產業因而有「做半年,休半年」的情況。
(B)降雨量少:受地勢過於平坦影響,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年雨量僅1000公釐,為臺灣地區年雨量最少的區域。
(C)自然生態:澎湖群島目前設有2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及1個自然保留區,分別為「貓嶼海鳥保護區」、「望安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及「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保存當地重要自然生態景觀。
B.金門列島:
(A)金門屬亞熱帶海洋型氣候,年降雨量約1050公釐,集中在四月至九月,緯度雖和臺中相當,平均氣溫較臺灣本島為低。
(B)霧季:每年三至五月,南風吹拂帶來暖濕空氣,和氣溫較低的地面及水域接觸,即形成濃霧,厚度可達700或800公尺,影響航空運輸甚鉅。
(C)自然生態:金門位於大陸沿海之弧線邊緣,地理位置處於候鳥南遷北返的主要路徑上,加以四面環海、自然環境優渥,吸引許多鳥類在此過境停留,共發現199種野鳥,比臺灣本島的候鳥種類更為豐富。
C.馬祖列島:
(A)馬祖屬亞熱帶海洋型氣候,冬冷潮濕、春季多霧,秋天時氣候較為穩定。年雨量約為1060公釐,集中在四至九月的梅雨和颱風季。
(B)和金門相同,每年三至五月為霧季,不利於航空運輸。
(C)自然生態:2000年時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以保護多種珍貴燕鷗並開放賞鷗,最佳的賞鷗季節為每年五月至八月。
3.人文環境:
(1)澎湖群島:居民以閩南人為主,閩南語為通行語言。馬公為行政中心所在,亦為最大島,各島嶼間以水路為主要交通方式,惟馬公、白沙嶼和西嶼間有橋樑以為聯絡,其中白沙嶼至西嶼之跨海大橋,更為當地之著名觀光景點之一。
A.咕咾石:即礁石灰岩,早期經常作為建材使用,澎湖當地稱為咕咾石,咕咾石厝、石牆即為當地著名之人文景觀。
B.王船祭儀式:澎湖居民主要以漁業為生,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生活不易,因此信仰便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寄託。
(2)金門列嶼:金門居民主要為閩南人,通行閩南語。以金門島為最大島,亦為行政中心,因過去曾為戰地之故,島上四處可見各樣軍事建設,為其一大特色。
風獅爺文化:明代以來,由於東北季造成的風害強烈,居民因而設立鎮風的風獅爺以鎮風辟邪,並成為當地民間信仰的一部分。今日風獅爺已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3)馬祖列嶼:馬祖居民主要為閩南人,以福州話為主要語言,目前臺灣地區僅馬祖通行此方言系統。行政中心為南竿,亦為馬祖列島人口最多的島嶼。除語言外,馬祖列島仍完整保留傳統閩東式聚落,為其建築特色。
媽祖信仰:馬祖之名由「媽祖」而來,相傳媽祖遺體漂流至馬祖而興建天后宮奉祀,當地居民對其信仰極為虔誠,香火鼎盛。2009年完工的南竿媽祖像,為目前世界最高的媽祖石雕像。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