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本分析

作者:三民輔考名師

 股票基本分析

基本分析概論


何謂基本分析

所謂基本分析,就是針對影響股票真實價值的基本層面,進行預測與評估,進而做為該股票是否適合投資之參考。一般而論,其基本層面大致可分為:公司面、所屬產業面,以及總體經濟面等,藉此判斷公司的營運獲利表現,並推測出未來合理的股價走勢。

何種因素會影響股票

主要的影響因素不外乎:
一、經濟因素
如利率與匯率的變動,景氣優劣等市場性的因素,以及整體產業的供需狀況,等於我們先前所學過的<市場風險>或<系統性風險>。此外,亦包含公司盈餘、股利政策,財報績效等<公司個別風險>或
<非系統性風險>。
二、政治因素
政局穩定與否,會對股市造成影響。
三、技術面
特定股票之成交量價波動,會如何影響股價走勢,以及該採取之策略為何。

基本分析的使用

一、由下而上分析
首重個別公司因素,在逐步往上朝總體面的方向分析。
二、由上而下分析
首重總體經濟因素,在逐步往下朝公司面的方向分析。

總體經濟分析

政策指標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1.財政政策:
政府利用增加政府支出,或是減稅的方式,影響國民所得,以期達到經濟成長,提高就業的目標。
(1)寬鬆的財政政策:
例如政府公共建設支出增加,或減稅的方式來刺激內需,此時失業率下降,加上賦稅成本降低,使國民所得增加。而在所得成長的情況下,民間的投資與消費意願亦增加,資金需求提高,導致市場利率上升。
(2)緊縮的財政政策:
例如政府公共建設支出減少,或增稅的方式來降溫景氣,此時民間須負擔的賦稅成本增加,使國民所得減少。而在所得減少的情況下,民間的投資與消費意願亦降低,資金需求減少,導致市場利率下跌。
2.貨幣政策:
央行透過貨幣管理工具,以控制貨幣數量的流通,達到穩定經濟發展的目標。而央行用以控制貨幣供給所使用的工具有:
(1)調整重貼現率:
重貼現率為一般商業銀行向央行融資的貸款利率,若央行將此利率提高,則銀行向央行融資,將越形困難,使未來商業銀行可貸放至民間的資金額度,也隨之減少,繼而達到減少貨幣供給的目的;反之,若央行將此利率降低,則銀行向央行融資,將較為容易,最後達到增加貨幣供給的目的。
(2)調整存款準備率:
存款準備率為各銀行必須從所收受的存款中,提撥至央行寄存的比率,且存款為各銀行用來放款的資金來源!若央行將此比率提高,則銀行對外之可貸放金額,也隨之減少,繼而達到減少貨幣供給的目的;反之,若央行將此比率降低,則銀行對外之可貸放金額,也隨之增加,最後達到增加貨幣供給的目的。
(3)公開市場操作:
此為三種工具中,最常為央行所使用的管道。若央行希望增加貨幣供給時,會在公開市場上,買入金融債券或國庫券,等於將資金注入市場上,藉此達到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果;反之,若央行欲減少貨幣供給時,便在公開市場上賣出金融債券或國庫券,等於將資金從市場上收回,藉此達到減少貨幣供給的效果。
二、貨幣供給:
若將銀行的對外放款業務,當作是貨幣供給的行為,則貨幣供給額即全國可以用來進行貨幣創造(對外放貸)的資金總額!而貨幣供給額主要分成三大類,且三者間具有前後因果關係:
M1a=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M2 =M1b+準貨幣(各類定存+郵政儲金轉存款+外幣存款+附買回條件公債+外國人持有之本國貨幣)
通貨淨額:目前流通在市面上(不含金融機構存款)的本國貨幣總額
此外,若中央銀行今天釋出200億的資金到民間市場上,則最後創造出來的貨幣供給,就不會只有200億元,這是因為金融機構還會將這200億元,透過不斷貸放的方式,創造出比200億元更多的貨幣供給。所以,最後在市場上所創造出來的貨幣數量,與當初央行釋出金額,兩者間的倍數差異,稱之為<貨幣乘數>,而央行所釋出的原始資金,就叫做<貨幣基數>或<強力貨幣>。
貨幣供給=貨幣基數(強力貨幣)×貨幣乘數
三、國民所得
當我們把電視機打開,轉到財經頻道,只要在介紹一國經濟現況時,一定都會提到該國的「平均國民所得」以及「國內生產毛額GDP」,而這兩項數據正是代表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
1.國民所得(NI)
講到所得,一般人都會很直覺地從「收入」的角度來解讀。事實上,國民所得的意義,必須分成三個層面來解釋:
(1)所得層面:
經濟體系在一年內的各項要素所有者,透過對生產活動的參與,繼而獲得之報酬總和,如工資、利息、租金之總計。
(2)生產層面:
經濟體系在一年內之各項生產因素所產出的最終財貨及勞務,其成本淨值的總和。
(3)支出層面:
經濟體系在一年內,購入上述最終財貨及勞務,所支出之貨幣總額。
2.國內生產毛額(GDP)
代表經濟體系在一年內生產財貨勞務之總市值。
(1)以生產面計算:
GDP為經濟體系中所有產業之產值加總,而在GDP中又以製造業的產值所佔比重最高。
(2)以支出面計算:
GDP=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其中—出口-進口=輸出入淨額
四、景氣指標
景氣指標主要分成前、中、後三類。
1.領先指標
(1)股價指數 (2)台灣地區房屋建築申請面積 (3)躉售物價指數 (4)貨幣供給M1b  (5)海關出口值 (6)製造業新接訂單指數(指耐久財) (7)製造業每月平均工作時數 
2.同步指標
(1)票據交換金額 (2)工業生產指數 (3)製造業生產指數 (4)製造業銷售值 (5)製造業每月平均薪資 (6)國內貨運數量
3.落後指標
(1)勞工成本 (2)公司獲利 (3)失業率 (4)失業人數 (5)失業持續天數
只要與「失業」有關的項目,都屬於落後指標!
五、景氣對策信號
主要有5種燈號,且有各自代表的景氣分數:
燈號    分數    代表意義
紅    38以上    由黃紅燈轉為紅燈景氣過熱
黃紅    32~38    由綠燈轉為黃紅燈景氣穩定成長
綠    23~32    由黃藍燈轉為綠燈景氣逐漸轉好
黃藍    17~23    由藍燈轉為黃藍燈景氣脫離谷底
籃    17以下    景氣蕭條,甚至陷入谷底
1.若景氣對策信號由黃紅燈轉為紅燈,則政府應適度採取緊縮政策,防止因景氣過熱所可能造成之通貨膨脹。
2.若景氣對策信號由黃藍燈轉為藍燈,代表景氣大幅衰退,則政府應適度採取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成長。
六、景氣週期與股價走勢
股價指數為一國景氣的領先指標,換言之,景氣即將轉好或轉壞,由股價指數便能看出先許端倪。
1.景氣循環又稱之為景氣變動週期,整個週期包含以下階段:谷底復甦繁榮高峰衰退谷底,而景氣優劣的判斷,便是以GDP為評斷標準。
2.股價指數之所以為景氣的領先指標,即代表整體股價循環的腳步,常領先於景氣循環。要是已能夠明顯感受到景氣開始衰退,那麼股價指數早就已經開始下滑。當景氣由衰轉好時,股價指數便早已提前走升,因此,股價指數波動,亦可算是對未來景氣走勢的預測或提前反映。
七、利率與股價走勢
<利率>說穿了,就是資金的價格,或是資金的取得成本!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以多為俗」,當貨幣供給增加,投資市場上的資金寬鬆時,則資金的取得成本降低,故利率<下跌>,企業的營運成本可望減少,使得股價<上漲>;反之,當利率<上漲>時,代表資金的取得成本提高,未來企業的營運成本恐增加,使股價<下跌>。其中,當利率之變動時,反應較為敏感的產業為金融保險業,以及素有「火車頭產業」之稱的營建業。
八、匯率與利率
當本國貨幣貶值時,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出口商品相對便宜,較其他國家有價格競爭優勢,故本國貨幣貶值有利出口;反之,當本國貨幣升值時,代表本國貨幣的購買力提高,以本國貨幣購買進口商品,成本較以前便宜,故本國貨幣升值有利進口。
1.利率平價理論
兩個國家的資產,可完全替代,導致兩國的利率差距,將會影響兩國間的均衡匯率,其中利率較高的國家,其貨幣的遠期匯率,將存在<貶值>的壓力。這是因為利率較高的國家,將會吸引海外資金匯入該國,並購入以該國貨幣計價之金融工具,由於在海外資金轉換為該國貨幣時,會造成該國貨幣大幅升值,但接下來只要該國的利率相對偏低時,就會立刻使當初匯入的資金,又立刻大舉匯出,造成該國貨幣大幅貶值!因此利率較高的國家,其貨幣在未來有較大的<貶值>壓力。
2.購買力平價理論
通貨膨脹率越高的國家,其物價水準亦偏高,因此該國之貨幣購買力降低,使該國貨幣變得不值錢,長期而論將導致貨幣<貶值>。
九、通貨膨脹
1.定義:
物價水準連續不斷上揚,導致貨幣購買力持續下降的現象。而造成通貨膨脹的起因,主要分成<需求拉動型>,以及<成本推動型>。
(1)前者係因為景氣過熱,經濟體系的總需求不斷增加,且遠大過總供給,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導致物價連續上漲。
(2)後者係因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使得經濟體系的總供給持續銳減,導致物價連續上漲,如國際油價及原物料價格上升,都會導致產出減少,繼而堆動民生物價上漲。
2.物價指數:
所謂的物價,指的是消費者物價,又叫做零售物價。由於物價的起落,關係到一國經濟是否存在隱憂,因此,我們特別將物價數據,區分並換算成<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躉售物價指數WPI>,其中:
(1)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又叫做<生活成本指數>,係以消費者日常中較具代表性的消費商品為估算對象,所求得之加權平均物價水準,藉此了解一般民生物價的波動狀況,包含日常生活中之食衣住行等各項支出,又以「居住類」佔CPI的比重最高,故CPI受居住類總支出的影響程度最高。
(2)躉售物價指數WPI
又叫做<生產者物價指數>,係以生產事業買賣的原物料價格為估算對象,所求得之加權平均物價水準,藉此了解本國生產事業總產出成本之增減狀況。
通貨膨脹是到目前為止,即使是自由經濟頗具歷史的歐美國家,也無法研發出特效藥!還有另一種也是目前所有的經濟體系,都不願患得的重病,就是<失業率>,其迄算方式為:失業人數/總勞動力。要是把這兩個重病加起來,就是所謂的痛苦指數:
痛苦指數=失業率+通貨膨脹率
十、產業分析的要點
投資股票,在分析哪一檔股票是否可以投資前,更應先評估這檔股票所處的產業,未來的前景為何,因為產業前景的好壞,關係到這個產業是否有投資的價值。每一種產業,都有它優勝劣敗的週期,透過下圖便可了解產業的生命週期:
1.週期各階段之意義:
(1)草創階段:
公司尚處於萌芽起步階段,因存有極大之發展空間,急需大量資金注入,投資該公司係「高風險伴隨高報酬」。
(2)成長階段:
已於市場上取得立足之地,產品已開始為市場所知,公司獲利能力出現明顯成長,此時投資該公司係「低風險伴隨高報酬」。
(3)成熟階段:
營收獲利規模趨於穩定,不再有太大之變動,投資該公司係「低風險伴隨低報酬」,且投資該公司股票之主要報酬為「現金股利」,非「資本利得」。
(4)衰退階段:
營收及利潤開始呈現衰退,此時該公司之股票,不適合繼續投資。
2.競爭因素分析:
目前評估產業競爭力時,最關鍵的評估要素,稱之為<波特五力分析>:
(1)新競爭者的威脅:
若是市場的進入門檻越低,則欲搶食該市場的新競爭者就越多,對整體產業發展及企業獲利而論,恐有負面影響。
(2)現存競爭者威脅:
目前的競爭者越多,越容易使市場陷入惡性競爭的局面,使得企業的獲利銳減,不利於產業發展。
(3)供應商議價能力:
若上游供應商之議價能力越強,則越不利於該產業未來成長。
(4)買方議價能力:
若產品買方之議價能力越強, 則越不利於該產業未來成長。
(5)替代品的威脅:
若其他替代產品的種類樣式越多,則產品本身的被取代性就越,不利於該產業未來之發展。
十一、產業特性
1.電子業的產業特性:
(1)屬「技術密集」及「資本密集」產業
(2)產品具備「全球性」之特色
(3)新產品上市頻率高,產品之生命週期較短
2.水泥業的產業特性:
(1)屬「內需市場」導向
(2)屬「能源密集」及「資本密集」產業
3.營建業的產業特性:
(1)收入之認列,係採「完工比例法」入賬
(2)有「火車頭產業」之稱
4.「印刷電路板業」為整個電子業中環保問題最嚴重的行業
5.何謂3C產業?
(1)Computer—電腦
(2)Communication—通訊
(3)Consumer Electron—消費性電子
十二、個別公司分析
只要股價波動的原因,是起源於發行公司自身的問題所造成的,舉凡公司的營運問題、財務問題、內部管理問題、勞資問題,甚至負責人的行為等等諸多因素,都是在進行個別公司分析時,會考量到的層面。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