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貨幣理論(四)

作者:蘇文

總體經濟學-貨幣理論(四)

可貸資金理論—決定利率高低

為簡化分析,假設經濟體系只有一個金融市場,稱為可貸資金市場。所有的儲蓄者將其儲蓄存入這個市場,且所有借款者在這個市場取得貸款。
(一)可貸資金需求者
1.生產者:
生產者對於貨幣資本的需要乃完全取決於這筆貨幣資本所能獲致的淨生產力。如果其所獲致的淨生產力高於市場中的利率,自然會增加對借款的需要;反之,則減少。
2.消費者:
消費者有時亦需要付息借款,因為該筆款項可以幫助他們提早獲得各種消費品,以滿足其慾望。而他們的時間偏好率會隨借款之增加而減少,最後他們一定會借到時間偏好率等於利率為止。
3.政府:
政府之所以要借款,一方面是為了增進公共福利而要進行各種建設工作;另方面也許為了要挽救社會經濟的不景氣而須從事各種公共工程的興建。故政府之借款往往不考慮利率的高低。總之,除政府的某些緊急借款外,一切的借款都與利率朝相反方向變動。利率高,需要量少;利率低,需要量多。
 投資與消費,是可貸資金需求的主要來源。
(二)可貸資金供給者
1.私人儲蓄:
貸放基金之主要來源,利率高,供給量多;利率低,供給量少。
2.企業儲蓄:
企業機構的儲蓄主要來自它的營利所得,以及內部設備的折舊。這些企業機構的儲蓄可用來供自身的擴充,亦可將之提供其他機構借款之需。
 儲蓄是可貸資金的主要來源。
(三)利率的波動
由於利率高意味著借貸成本高,所以當利率上升時,可貸資金的需求量會減少。同樣地,利率高意味著儲蓄報酬高,所以當利率上升時,儲蓄增加,可貸資金的供給量會增加。換言之,可貸資金的需求曲線是負斜率,而供給曲線是正斜率。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