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貨幣供給(五)

作者:蘇文

總體經濟學-貨幣供給(五)

貨幣的創造過程

一、存款準備
存款貨幣機構收受存款之後,會再將所收到的存款借貸出去,但是為了預防存款人突然將現金提出,因此會準備存款人所存款金額的某一固定比率的準備金,再扣除準備金後剩餘的存款貸放。
實際準備=法定準備+超額準備
(一)法定準備(Require reserves)
中央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準備金必須達到其存款金額的某一固定比率,稱為「法定準備金比率」,又稱法定存款準備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目的是為了避免銀行破產,和便於控制銀行貸款的規模和速度。存款金額乘以法定存款準備率,即為法定準備。
(二)超額準備(Excess reserves)
商業銀行實際持有的準備金,超出法定準備的部分。
 超額準備=實際準備-法定準備
(三)自由準備(Free reserves)
超額準備扣除向央行借入款後之餘額。
 自由準備=超額準備-向央行借入款
二、貨幣乘數
(一)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
不同於前述之準貨幣。
 準備貨幣係由存款貨幣機構之準備金及社會大眾持有的通貨加總而得。
準備貨幣=通貨淨額+存款準備金
準備貨幣又稱強力貨幣(high-power money)或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屬於中央銀行之貨幣性負債。準備貨幣數量增減變動會直接影響存款貨幣機構可運用資金的多寡,貨幣當局可以藉由這些機構的信用創造過程對經濟體系內的貨幣數量產生倍數擴張或收縮的效果,進而影響經濟體系的資產流通與交易能力,此一效果稱為「貨幣乘數效果」(Money multiplier)。
(二)貨幣創造
貨幣供給量(M)=通貨淨額(C)+活期存款(D)
貨幣基數(B)=通貨淨額(C)+準備金(R)
貨幣基數(B)×貨幣乘數(m)=貨幣供給量(M)
1.貨幣基數  Monetary base
是創造貨幣的基礎,又稱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強力貨幣(high-power money)。
2.貨幣乘數  Money multiplier
為貨幣基數與貨幣供給量之間的倍數關係,是銀行體系由一單位基礎貨幣,透過不斷重複的存款與放款過程,所創造出的貨幣供給量。
貨幣乘數愈大,表示央行釋出強力貨幣所能創造的貨幣供給增幅愈大。貨幣乘數等於存款準備率的倒數。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