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需求理論(三)

作者:蘇文

經濟學-需求理論(三)

需求量

其他情況不變,當財貨本身價格發生變化時,會使得財貨需求量伴隨著增減;為在同一條需求線上,作線上點的移動。

需求(Demand)

其他情況不變,當除了財貨本身價格以外的外生變數(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所得、相關財貨價格)發生改變時,會使得財貨需求量發生變化;是需求曲線的移動。

需求法則

(一)定義: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財貨價格變動使需求量反向變動則需求曲線為負斜率曲線。
(二)價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之原因:
1.替代效果(Substitution Effect,SE):
當A財貨價格下跌時,使得A財貨相對其他財貨更便宜,故理性消費者會多買相對便宜的A財貨,少購買相對較貴的B財貨。
2.所得效果(Income Effect,IE):
在貨幣所得相同之下,當A財貨價格下跌時,消費者之實質所得( )即貨幣購買力增加,則只要A為正常財,A財貨之需求量必增加。
3.價格效果(Price effect,PE):
當A財貨價格下跌時,經由替代效果及所得效果,使A財貨需求量增加。

需求彈性(Elasticity)

彈性為「反應程度」的指標,意指「其他情況不變,當外在環境發生改變,經濟個體調整其內在資源配置的能力」;舉凡彈性係數以E表示。
在任一函數中,自變數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因變數的相對變動:例如價格上漲時,若消費者的彈性很大(反應程度很大),就會馬上做出反應,減少購買量;相對的,若消費者的彈性很小(反應程度很小),購買量就不會一下減少很多。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