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福利經濟學(二)

作者:蘇文

經濟學-福利經濟學(二)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

社會上每個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因為「自利」動機的關係,只會追求自己本身利益的極大,而不考慮全體社會利益的極大;故經濟學中強調的市場機能並非萬能,尤其當「市場失靈」現象出現時,價格機能會產生其侷限性。
一、定義
所謂市場失靈即價格機能失靈;市場價格機能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有效率地達成使資源配置效率最佳的目標。
二、市場失靈的成因
當以下情況出現時,我們不能只依賴「看不見的手」來提升經濟效率。若此時政府可以對市場進行干預或管制,或許有助於提升經濟效率,但也有可能因為干預帶來不理想的結果,造成「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的出現。
(一)壟斷性(Monopolistic)
(二)外部性(Externality)
(三)公共財(Public goods)
(四)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五)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

外部性(Externality)

在經濟活動中,某些消費或生產的行為,會使得交易雙方以外的第三者產生損失或利得,而受到影響的第三者卻毋須為額外獲得的利得負擔費用,亦無法就所損失的部分要求補償,我們稱之為外部效果。由於從事這些外部性的生產者或消費者,便不會將自己所製造的外部效果納為考慮,於是未考慮外部效果的競爭均衡未必符合經濟效率。
一、外部利益(external benefit)
(一)定義
其他情況不變,經濟行為給整體社會帶來的好處,遠超過創造自己個體私人所享有的部分稱之。
(二)模型
假設只有外部利益,無外部成本
社會福利(SW)=總私人利益(TPB(Q))+總外部利益(TEB(Q))-總社會成本(TSC(Q))
二、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
(一)定義
其他情況不變,經濟行為給整體社會帶來的成本,遠超過創造自己個體私人所承擔的部分稱之。
(二)模型
假設只有外部成本,無外部利益
社會福利(SW)=總社會利益(TSB(Q))-總社會成本(TSC(Q))

公共財(Public Goods)

因為公共財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以及非敵對性(nonrivalry)的特質,造成社會上每一個個體都想要從公共財獲利,而不願意付出成本,稱之為「搭便車者(free-rider)」,使公共財最後的生產量遠低於符合全社會柏拉圖效率的最適量,因而造成市場失靈。
解決的辦法,就是要設計各種機制,讓每個經濟個體真實表達自己對公共財所願付的真實價值,如此,每個人的真實價值加總起來,就等於社會上最適公共財的總價值。
一、非敵對性(non-rivalry)
公共財不會因為一個人使用之後,而影響到其他人的使用;多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其他人消費該財貨的效用不會因此而減損,增加額外一人的消費,不會引起產品成本的增加。
若每個消費者誠實反映其消費此公共財的真實價格,則全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線,為每一個消費者對公共財需求線的「垂直」加總。
二、非排他性(non-exclusive)
公共財在某一個人使用的時候,無法限制其他人不能使用,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使用的財貨,或者可以禁止任何人消費,但所需的禁止的成本過高。
因此,當一個財貨同時具備非敵對性與非排他性,即稱為「公共財」,如,國防、公園、燈塔;若一個財貨具備敵對性與排他性,就稱為「私有財」,如,便當、果汁。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