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供給理論

作者:蘇文

經濟學-供給理論

在經濟學上,「供給」被定義為「在其他情況不變,某一時期內生產者或銷售者於不同價格下,願意且能夠提供的財貨數量」;故「供給」是一個流量概念。對於影響供給數量的決定因素可歸類為:生產技術水準、財貨價格、生產成本、生產者人數,以及生產者對於未來物價的預期等。
壹、供給(Supply)與供給函數(Supply Function)

假設

價格(Price,P)及數量(Quantity,Q) 
(一)供給價格(Ps)
生產者於某一特定數量下,願意並且有能力生產的最低價格。
(二)供給量(Qs)
其他條件不變時,生產者面對某一特定的價格下所對應的數量。

供給(Supply)

生產者對某項財貨(goods)或勞務(service),在不同的價格下,生產者願意並且有能力從事生產的行為。

供給函數(Supply Function)

一般來說,大部分財貨的價格越高,生產者願意供給的數量也越多,因此價格與數量之間呈現正向變動的關係,我們將此關係定義為供給法則(Law of Supply):其他條件不變,價格與供給量呈正向關係;亦即價格上升供給量隨之上升,或價格下降供給量隨之下降,供給曲線為正斜率。

供給量

其他情況不變,當財貨本身價格的變化時,會使生產數量伴隨之增減。

供給

其他情況不變,當除了價格以外的其他外生因素,如生產技術、要素價格發生變化時,會使得供給線隨之移動。

供給彈性

當財貨價格變動1%,會引起供給數量變動的百分比。

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

一、生產要素用途愈多,供給彈性愈大。
二、產品愈容易儲藏,供給彈性愈大。
三、時間愈長,做出生產調整的空間愈大,供給彈性愈大。
四、生產所需時程愈長,供給彈性愈小。
五、供給者(競爭者)愈多,供給彈性愈大。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