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構型理論(The configuration theory)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組織構型理論(The configuration theory)


亨利.閔茲伯格(Henry Mintzberg)於1983年《五種組織結構:有效組織的設計》一書中主張因為每個組織的構成要素不盡相同,所以會導引建構成不同的組織架構。
Mintzberg提出此構型結構理論,綜合組織設計變數與權變情境因素,使得各組織體均得以考量各自的構成要素與情境因素,以選擇適當的組織結構,如此一來,組織構成要素與情境因素相互配合,Mintzberg稱之為「完型」。
 


(一)構成要素


1.策略層峰(Strategic Apex):


組織的最高決策者,其功能為制訂組織策略、監督執行狀況與控制組織方向。


2.技術幕僚(Technical Staff):


提供組織專業技術能力的單位,在一般製造商中,研發單位可以歸屬於此一類,主要負責專業技術之分析、操作,以建立作業人員之標準作業程序與制度之幕僚人員。


3.中階直線(Middle Line):


組織之各直線事業部門主管,負責扮演組織上層與下層溝通與協調之角色。


4.支援幕僚(Support Staff):


不同專業領域專家,如會計、人事、資訊部門等,負責組織所面臨問題的解決諮詢與協助之幕僚人員。


5.作業核心(Operating Core):


主要的業務執行人員,在工廠為工人;在醫院為醫生及護士。


6.意識型態(Ideology):


指組織特有之共同信念與價值觀。


(二)組織結構型態


1.簡單式結構(simple structure)-有機式組織:


簡單式結構又稱創造(業)結構,以策略層峰為主要構成要素,最常見於創立期的企業。簡單式結構人如其名,低正式化、低複雜化、高集權化(幾乎為老闆直接監督所有事務),因此反應能力快,決策過程也較為迅速。其缺點在於缺乏專業人才管理。適合用於較年輕、規模較小、環境簡單的組織,如汽車經銷商。


2.機械層級結構(machine bureaucracy)-機械式組織:


最為傳統的一種組織方式。高度正式化、複雜化、集權化,追求工作流程之標準化,通常以功能別做為部門劃分。此種型態通常適合成立年數久,環境簡單穩定,而且技術系統已標準化的組織。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