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凱因斯模型之乘數原理

作者:林林元

 簡單凱因斯模型之乘數原理

一、乘數(Multiplier)

(一)定義

當社會未達充分就業時,總支出AE發生變化,導致所得之變化呈倍數擴張。

(二)成因

依據簡單凱因斯模型,假設Y=C+I,C=C0+bY,I=I0
總支出函數:AE=(C0+I0)+bY,斜率為b。
若自發性支出增加X,使總支出曲線水平上移X,由AE0上升到AE1,因此在當期所得為Y0之下,總支出增加到E0,凱因斯主張需求創造供給,使下期所得Y1,以滿足原本E0的支出需求,故Y1=E0,然而實際的支出需求卻又進一步增加到E1,因此又使下一期所得繼續增加到Y2,以滿足E1的支出需求……以此類推,可推得最後均衡所得為Y*。在擴張之過程中,所得增加的倍數:
ΔY=ΔX+bΔX+b2ΔX+b3ΔX+......=1/(1-b)ΔX,∆Y/∆X=1/(1-b)>1
所得增量∆Y與支出增量∆X之差距倍數,即為乘數!

(三)數學式

Y=C+I+G+X-M,C=C0+bYd,Yd=Y-T,I=I0+fY,
G=G0,T=T0+tY,
X=X0,M=M0+mY
Y=C0+b(Y-T0-tY)+I0+fY+G0+X0-M0-mY
[1-b(1-t)+m-f]Y=C0-bT0+I0+G0+X0-M0
Y=1/([1-b(1-t)+m-f]) (C0-bT0+I0+G0+X0-M0)
1.租稅乘數:
政府定額稅每增加一元,會使所得減少的倍數。
m_(T_0 )=∂Y/(∂T_0 )=(-b)/([1-b(1-t)+m-f])
2.政府支出乘數:
政府支出每增加一元,會使所得增加的倍數。
m_(G_0 )=∂Y/(∂G_0 )=1/([1-b(1-t)+m-f])
3.平衡預算乘數:
政府同時等額增加政府支出與稅收,造成所得變化的倍數。
定額稅:
〖dG〗_0=〖dT〗_0,m_B=m_(G_0 )+m_(T_0 )=∂Y/(∂G_0 )+∂Y/(∂T_0 )  =(1-b)/([1-b(1-t)+m-f])<1
所得稅:
〖dG〗_0=〖dT〗_0+tdY+Ydt,m_B= (1-b)/([1-b+m-f])<1
4.投資乘數:
自發性投資每增加一元,會使所得增加的倍數。
m_(I_0 )=∂Y/(∂I_0 )  =1/([1-b(1-t)+m-f])
m_(G_0 )=m_(I_0 ) (政府支出乘數=投資乘數)

二、膨脹缺口與緊縮缺口

(一)定義

當社會總需求大於充分就業下的總需求時,兩者間之差距稱之為「超額需求」。由於需求明顯過多,造成物價上升,故此超額需求形成了膨脹缺口;反之,當社會總需求小於充份就業下的總需求時,兩者間差距稱之為「需求不足」。由於需求明顯不足,造成物價下跌,故此需求不足形成了緊縮缺口,而由此決定之所得,與充分就業間的所得差距,稱之為GNP缺口。

(二)圖形與計算

假設充分就業所得為Yf,實際所得為Y,貨幣乘數為m:
若Y>Yf,則存在膨脹缺口:
Y>Yf  inflationary gap,gap=|(Y-Y_f)/m|
若Y<Yf,則存在緊縮缺口:
Y<Yf  deflationary gap,gap=|(Y-Y_f)/m|
Yf為充份就業下之所得,而維持充份就業下之總支出為AE0,當總支出為AE1時,所得增加為Y1,形成了膨脹缺口("AB" ) ̅;反之,當總支出為AE2時,所得減少為Y2,形成了緊縮缺口("CD" ) ̅。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