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論與學派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管理理論與學派

壹、管理思想的演進


管理思想的演進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傳統理論時期(1900~1940)


傳統理論發展於工業革命之後,商業活動的核心仍是以「物」為主,以生產導向為主要的經營模式,藉由科學方法及技術來解決企業組織的問題,分析焦點偏重於生產技術層面。


(一)科學管理學派(scientific management school)。


(二)管理程序學派(management process school)。


(三)官僚學派(bureaucracy school)。


二、修正理論時期(1940~1960)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者發現專業分工造成工作枯燥、無趣,引發員工心生不滿,反而影響效率;另外因為社會水準的提高,單純以「金錢」來激勵員工已經不符需要,因此學者開始研究客觀環境跟員工心態的轉變。此時的研究重點轉向員工的心理層面,是對「人」研究。


(一)行為學派(behavioral school)。


(二)管理科學學派(management science school)。


三、新近理論時期(1960~)


管理學者整合了不同的管理理論,發展出一套綜合性的理論,於是產生了「系統取向」和「權變取向」兩種研究方式,此時也被稱為「整合理論時期」。


(一)系統學派(systems school)。


(二)權變學派(contingency school)。


貳、管理理論萌芽時期


一、工業革命以前


工業革命以前,經營與管理合一,更沒有所謂專業管理的問題,此時組織的管理權及所有權都在同一人身上,而管理的方法大多來自家族長老過去的經驗與習慣。在這個時期,也沒有「管理」的研究。


二、工業革命時期


在工業革命初期,管理人員仍然缺乏,因此還是沿用以前的經驗管理方法,一直到了工業革命後期,機器開始普遍、工廠制度也逐漸完善,技術的進步也使得企業開始從事大量生產,種種條件下,企業的經營自然比以前複雜,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足以應付,因此刺激了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產生。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