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組合定價

作者:陳雲飛

產品組合定價

一個多品牌或多產品的公司在定價時就必須採用產品組合定價,同時去考慮所有產品的價格。比較常見的方式包括:

(一)產品線定價(Product-line Pricing)

企業為同一產品線中的各種產品間,定位不同的特色,以其差距來定價。常見的方式是將產品線中的產品區分為「高、中、低」三個價位層次,讓消費者直覺依其消費力去購買。

(二)產品附件定價(optional-product Pricing)

考慮產品及其附件的定價。舉例來說,賣西裝還要同時考慮搭配領帶的整組定價。

(三)專用產品定價(captive-product Pricing)

專用產品類似附件,但是有規格上的限制,使消費者不能任意搭配。舉例來說,印表機要搭原廠的墨水、刮鬍刀要搭原廠刀片。同時生產主要產品與其專用產品的企業往往將主要產品訂定低價格以增加銷售量,再以高價的專用產品回收成本。

(四)副產品定價(By-product Pricing)

許多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副產品,副產品若具有獨特的價值與需求,也是可以拿來銷售獲利,甚至將副產品的獲利拿來降低主產品的售價,提高競爭力。例如火力發電廠可以順便經營溫水游泳池。

(五)配套定價(Bundling Pricing)

任何產品及其相關商品皆可考慮配套定價,當然,配套定價應讓消費者感覺到「買整套確實有價格上的吸引力」。例如線上遊戲公司將三張月卡配成季卡販售。

(六)兩段定價(Two-Part Pricing)

即把售價區分為基本的固定價及額外的變動價。常見的例子即水電費、電話費等,每月除了基本費(完全不使用也要支付)外,另再依使用量收費。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