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訊息(message)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溝通訊息(message)

發訊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稱之為溝通訊息。

溝通路線(channel)

溝通路線是指用以傳送消息的途徑,如面對面交談、電話、以電腦等媒介。多數人以為溝通訊息大多指語文的運用,但心理學家研究表示,人其實接受了許多來自其他非語言所表達的訊息。例如課堂上學生的表情其實告訴了有經驗的老師關於學生學習及吸收的資訊。
在溝通路線中,最有效的還是面對面的溝通。在企業組織中,面對面溝通有助雙方訊息的交流,對於誤解或不一致的觀念都可以馬上處理,使合作變得更容易。以電腦為媒介的溝通,例如電子郵件、視訊會議,都是近幾年來盛行於企業界的的溝通路線,尤其是在群體決策時,往往是最方便的方式。常見的群體溝通型式包括:

解碼(decoder)

解碼就是解讀一則訊息。解碼的方式,通常為傾聽跟閱讀。解碼與編碼一樣,受到個人經驗及認知的影響。
不論聽什麼,「專心」是最重要的,擅於傾聽的人除了會注意細節外,還要集中注意力以發現其整體意見,將各種資訊加以衡量、整合,以免弄混了說者的主要目的究竟為何。管理者溝通失敗的原因常常是忽略了聽的技術與下命令的技術一樣重要。傾聽會讓部屬感到被瞭解、被尊重,自然會表現出更合作的態度。

雜訊(noise)

雜訊也稱噪音,存在於任一溝通要素之間。即使前述的幾個要素都沒有問題,雜訊及干擾仍會改變溝通的內容。例如老師透過講義的內容來表達考試的重點,但是編輯不小心打錯了字,這就叫做溝通的雜訊。

收訊者(receiver)

收訊者跟發訊者一樣,在接受訊息時,都會受到個人因素影響,而干擾了溝通訊息。所以在溝通時必須瞭解收訊者的觀點及思考模式,才能確實收到溝通的成效。有效的溝通,必須使接受者產生預期的反應或行為。

回饋(feedback)

將訊息送回發放者,發放者得以檢視其訊息之效果,進而作調整。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