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安全與緊急事件之處理-1

作者:陳毅弘、陳亦凡、龍玉雲

旅遊安全與緊急事件之處理-1

行前安全規劃

一、安全評估


1.旅遊警示:
近年來我國出國人數日益增多,國外旅遊安全情勢複雜且瞬息萬變,決定旅遊目的地前應參考外交部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掌握目的地之警示資訊。惟外交部同時強調,世界主要國家外交部發布旅遊資訊及警示,均屬於參考性質且無法律拘束力,隨時可能調整變動,僅為國民出國旅遊參考資訊之一。國人必需自行妥慎決定其旅行計畫。
目前外交部於98年7月8日起發布施行新修正之「外交部發布國外旅遊警示參考資訊指導原則」,將「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由原來的三級制(黃、橙、紅)增訂為四級制(灰、黃、橙、紅),如下表所示:
2.疫情警示: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隨時更新國際旅遊疫情資訊,發布消息分為四級疫情等級:

二、健康評估

1.國際旅遊具有不同程度對健康造成危害的風險,主要和旅遊者以及旅行的內容有關。因此在出發前,要了解旅行相關的風險,例如:
(1)前往目的地:包含地理環境、氣候、當地的公共衛生條件、是否有乾淨的飲水、當地的醫療資源、傳染性疾病的疫情。
(2)停留的時間與旅行的季節。
(3)旅遊目的。
(4)食物飲水的衛生。
(5)旅遊者的行為模式。
(6)旅遊者本身的健康狀況。
2.停留時間的長短、與行為生活模式決定了接觸感染源的可能性。因此會影響到是否需要某些疫苗或瘧疾的預防性投藥。 
3.旅行的目的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從事商業活動,那麼旅行者大部分的時間會待在都市中,以及居住於旅館內。如果在瘧疾盛行的地區,常在傍晚從事戶外活動,而又沒有採取防蚊措施的旅行者,得到瘧疾的風險就會增加許多。因此在出發前的查詢及向專家諮詢是十分重要的。
4.在出發前至少4-6週向旅遊醫學門診或相關的醫療專家諮詢是否需要注射疫苗以及瘧疾預防性用藥。疫苗注射種類包括A型及B型肝炎、黃熱病(進入某些非洲和南美洲國家,需出示國際預防黃熱病注射證明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至沙烏地阿拉伯朝聖,需備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等。如果需要注射預防疫苗,請在注射前告訴醫生是否對藥物或食物敏感。 
5.如果有醫療上的問題以及特殊族群(慢性疾病、懷孕婦女、嬰兒與小孩等等),應該在出發前先諮詢家庭醫生。若有經常服食的藥物,記得出發前放於手提行李內而非托運行李。記錄常服用藥物的詳情,如:藥名(學名)、劑量、服用方式、以及病情摘要,可以向醫師索取。最好能多放一份在托運行李內,以防行李被偷竊或失落。

出遊前的準備事項

一、取得目的地的資訊

1.至當地旅遊的可能危險因子(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城市或鄉村)。
2.住宿情形:旅館、露營。
3.停留時間。
4.目的地的海拔高度、氣候。
5.安檢措施。
6.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疫情。
7.當地可取得的醫療機構或資源。

二、應攜帶之物品

1.行李:
(1)行李力求簡單,以利行動便捷自由,且方便裝卸保管。
(2)避免攜帶貴重物品,最好把護照、現金存放在旅館的保險箱。外出時,將財物分散放置。
(3)準備國際通用電話卡,並在出國前查清楚從國外打電話回國的方式。
(4)在每件行李內外寫上名字,地址及電話號碼。儘可能使用有外蓋的行李標籤,以免直接暴露身分及住址,並把行李加鎖。 
2.錢財、重要證件:
(1)攜帶旅行支票及一、二張較通用的信用卡,及少量現金。並把旅行支票號碼表複印二份,一份留給國內親友,另一份隨身攜帶,並在旅行支票使用或兌現後,把號碼逐一刪除。
(2)把護照、機票、駕照及信用卡各複印二份,一份隨身攜帶,另一份留給國內親友。另隨身攜帶二、三張護照用的照片,及護照重要頁次(如基本資料頁與簽證、入境章頁)的複印本,以便護照被竊或遺失時,迅速申請補發,及向當地國證明合法入境之用。 
3.其他注意事項:
(1)把行程告知親友,以便必要時聯絡。
(2)衣著飾品宜力求簡樸,以避免成為被注意或下手的對象。長途飛行時應穿寬鬆的鞋子與褲子,以舒適為主。
(3)有必要攜帶藥品時,最好放在原裝有標示的容器裏,同時備妥醫生處方箋或證明,以避免通關時遭遇麻煩。
(4)最好多準備一付眼鏡,把預備的眼鏡跟藥物放在隨身行李裏。
(5)托運行李中,不可放入錢幣、珠寶、銀器、可轉讓之有價證券、公債、股票、貴重物品、樣品或商業文件等物品。

飛航旅行的注意事項

飛機機艙內的環境可以令搭機旅客感覺到不同程度的不舒服,而生病的乘客更可能受到更大的影響。故此,旅遊人士應防範於未然。

一、艙壓相關的問題

當飛行於11000-12200公尺的高度時,機艙內的氣壓是相當於約海拔1800~2400公尺高度的大氣壓力。患有心肺疾病、嚴重貧血的旅客最好在出發前諮詢醫師。
1.噁心腹脹:
機艙內的低氣壓會使腸道內的空氣膨脹,常會令人有噁心腹脹的感覺。旅客可以登機前及在機上減少食量和避免喝些含氣泡的飲料。 
2.鼻塞耳痛:
嬰幼兒因為耳咽管的直徑較小而比成人更容易出現耳咽管阻塞、耳痛的情形。當飛機降落時給小孩一個奶嘴或糖果來吸吮,可以讓小孩中耳內氣壓平衡,減少耳痛。

二、濕度

機艙中空氣的濕度比較低,約10%至20%;而一般家中的濕度多在30%以上。乾燥的空氣會使得口腔、喉嚨、眼睛和皮膚乾澀。在飛機上吃些喉糖可以舒緩喉嚨乾澀的感覺,搽上乳液可以保持皮膚滋潤。盡量不要配戴隱形眼鏡而改戴一般眼鏡。

三、暈機

很少人乘坐大型客機會有動暈症,反而小型飛機的乘客就會比較多些。預防的方式有:登機前三個小時盡量不進食、或在登機前二十四小時只進食三小餐、主要吃碳水化合物,選擇坐在中段機艙內的位置,或服用醫師開的止暈藥物,可以減低動暈的機會。 

四、特殊健康問題人士要注意的事項

以下的建議可做為參考,但個人特殊狀況仍應諮詢平日照護的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員。
1.糖尿病:糖尿病人應攜帶隨身的食糧,及熟悉因橫跨時區而須調整胰島素劑量的方法。 
2.癲癇症:當乘坐飛機時,由於低氧濃度、不定時進食、失眠和時差都會增加癲癇的機會。患癲癇症的病人應結伴同行或事先提醒飛行服務員自身的情況。  
3.骨折:在登機前已受傷的旅客,例如因滑雪腳傷而須打石膏,應要求座位有較大的空間來容許提高或移動受傷的腳,避免血液滯留引致深層靜脈血栓形成。有部份骨科醫生建議剛打了大塊石膏的病人應延遲48小時後才乘機。 
4.牙痛:牙齒的問題應於起飛前數星期治療好,因為蛀牙和牙科手術會使牙齒間窩藏一些小氣泡。當到了高空,氣泡會膨脹而產生痛楚。 
5.近日有手術的人士:例如像是腹部內視鏡手術、或是因視網膜剝離進行眼科手術等,會在手術時額外加入氣體到身體中。因此近日有手術的人士應該在出發前諮詢醫師是否應延遲搭機。 
6.會受到安檢措施影響的人士:例如裝有心律調節器可能會受到干擾,或使用針劑藥物的旅客可能因安檢因素被欄截,因此這些旅客應隨身攜帶醫師證明文件。
7.傳染性疾病:目前的研究顯示經由飛航旅行造成傳染性疾病散播的危險性極低。主要是因現代的國際旅行的航機機艙的空氣都有嚴格的品質控制,機艙內的換氣頻率是每小時20-30次,再循環的空氣量可以達到50%;且再循環的空氣多會經過HEPA過濾,可以去除大多數的細菌、黴菌和病毒。
8.潛水者:為了減少發生減壓症(俗稱潛水夫病)的風險,潛水者應該避免在潛水後的12小時內搭飛機、或上升至海拔600公尺以上的高度。
9.其他的飛航旅行的禁忌:
(1)小於兩天大的新生兒。
(2)懷孕36週以上;經產婦(係相對於初產婦之名詞,指曾經生過多於一個孩子的婦女)32週以上。
(3)不穩定心絞痛。
(4)最近有心肌梗塞或中風。
(5)任何處於傳染性疾病的疾病活動期者,如開放性結核病患。
(6)精神分裂症尚未獲得良好控制者。
(7)十分嚴重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或者氣胸尚未恢復者。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