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安全與緊急事件之處理(四)

作者:陳偉隆、龍玉雲

旅遊安全與緊急事件之處理(四)

常見旅遊傳染病種類

一、呼吸道傳染病
1.傳染的途徑:
呼吸道傳染病傳染的途徑包括空氣及飛沫傳染的傳播方式,主要和病原體飛沫核懸浮在空氣中的粒子大小有關。
(1)空氣傳播疾病包含:傳染性肺結核、麻疹、水痘等疾病。
(2)飛沫傳染的疾病則有:流感、百日咳、SARS、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飛沫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感染的病人咳嗽、打噴嚏、說話等。
(3)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MERS):MERS在2012年中東地區首次被發現,2015年5月傳入南韓後發生上百名感染病例。依目前研究結果推測,MERS的傳播途徑可能是因接觸或吸入患病駱駝之飛沫或分泌物而感染,人與人間的傳播以院內感染為主。
2.預防方法:
一般來說可使用下列方法來預防:
(1)戴口罩來遮蔽口、鼻之黏膜以預防飛沫傳染。
(2)不要吸煙、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以提升個人免疫力。
(3)避免前往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4)呼吸道禮儀也是避免疾病傳播的方式之一。
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口鼻,將分泌物用紙巾包好,然後棄置於垃圾桶內,之後以肥皂清洗雙手。
二、食因性傳染病
1.傳染的途徑:
旅遊人士常常因飲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生病。飲食的污染通常來自人類和動物的糞便。當處理食物時若未洗淨雙手,則不潔的食物與水、或生食都有可能會引起霍亂、傷寒與副傷寒、小兒麻痺症、桿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A型肝炎、E型肝炎、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病毒、肉毒桿菌中毒、病毒性腸胃炎、庫賈氏病(狂牛症)、肝吸蟲或食物中毒等,而造成旅遊人士健康上的危害。
2.預防方法:
一般較常見的旅遊傳染病就是民眾至東南亞、或開發中國家旅遊,感染到腸道傳染病。在熱帶或亞熱帶國家旅遊,最常發生旅遊者腹瀉、還有霍亂及A型肝炎,所以民眾在旅遊時應該注意:
(1)進食前和如廁後一定要以肥皂洗手。
(2)只吃完全熟透的食物,避免進食未完全煮熟的海鮮,如:沙拉、生魚片、貝類。
(3)只飲用煮沸的水、或由信譽良好的公司製成的包裝完整的飲品、以及經消毒過的奶類或其製品。假如當地沒有足夠的電力或燃料時,則可用碘來淨化水源。
(4)不要吃已去皮的水果和未經洗淨的蔬菜。 
(5)不食用路邊攤販賣的食物。
三、蟲媒傳染病
1.常見之蟲媒傳染病:
黃熱病、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恙蟲病、萊姆病、流行性斑疹傷寒、屈公病、西尼羅熱、裂谷熱(里夫谷熱)、非洲錐蟲病、淋巴性絲蟲病、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2.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由蚊子叮咬傳播,1947年於烏干達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目前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依資料顯示,南美洲多處流行地區曾出現神經系統或免疫系統併發症、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
3.避免蚊蟲叮咬之防護措施:
(1)避免在黃昏以後到黎明之間外出。
(2)外出時,穿淺色長袖、長褲衣物,身體裸露的部位可擦防蚊藥膏或噴防蚊液。
(3)住在有紗門、紗窗且衛生設備良好的房子。
(4)睡覺時使用蚊帳,檢查蚊帳是否有破洞,蚊帳內是否有蚊子,可以噴殺蟲劑或點蚊香。
四、動物傳染病
1.常見之動物傳染病:
狂犬病、鼠疫、漢他病毒症候群、貓抓病、兔熱病、亨德拉病毒及立百病毒感染症、疱疹B病毒感染症、第二型豬鏈球菌感染症、鸚鵡熱、拉薩熱等。
2.預防方法:
避免接觸狗、貓、鼠等動物,以免動物咬傷或接觸其分泌物而傳染疾病。被動物咬傷、抓傷時,應記住動物特徵,且迅速就醫。
五、接觸傳染病
1.常見之接觸傳染病有:
破傷風、類鼻疽、B型肝炎、C型肝炎、D型肝炎、梅毒、淋病、愛滋病、伊波拉病毒出血熱、馬堡病毒出血熱等。
2.伊波拉出血熱:
由伊波拉病毒引起,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分泌物(如血液、嘔吐物、汗液或糞便等)傳播。1976年首次出現於非洲剛果,40年來多次以區域性(非洲)短暫爆發為主。2015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實驗報告指出,由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研製之伊波拉疫苗rVSV-ZEBOV是全球第一種能夠防止人類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疫苗。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