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型態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控制的型態

(一)依時間分類  

1.事前控制(Precontrol phase)

事前控制又稱為前瞻控制或投入控制。管理者在決定目標前,先行評估組織的技術及資源,確保目標的可行性,並做事前之預防。
事前控制可以預防問題發生,是比較理想的控制方式,但此種控制方式需要即時且正確的資訊,對管理者來說有相當的難度,因此多數仍採用另外兩種類型的控制方式。
政府施政所編列的預算即為事前控制的一種。

2.持續控制(Continuing control phase)

持續控制或稱事中控制或即時控制。在工作進行中,隨時掌握及檢討進度,即時修正行動的偏差,讓管理者在損失未造成前,即時改正問題。平時主管的監督即為一種持續控制。

3.事後控制(Postcontrol phase)

事後控制又稱回饋控制或產出控制,指在工作行動發生以後,對已經發生的偏差採取行動,屬於一種「亡羊補牢」的辦法,雖是一種較無效的控制方式,但也常常是唯一可行的方式。例如很多商家常做的消費者滿意度問卷即為一種事後控制的做法。其優點有:

(1)幫助管理者瞭解規劃是否有效:

如果發現實際與預計結果差距很大,之後訂定新計劃時就會更加注意。

(2)加強員工工作動機:

事後控制可以告知員工他們的表現如何。

(二)依控制的對象分類

1.功能性控制 

行為控制、財務控制、營運控制。以控制企業各項功能為主的控制稱為功能性控制。

2.因素控制 

對工作中的有關因素或資源加以控制,例如成本控制、時間控制、品質控制、數量控制等。

(三)依控制手段分類

1.直接控制     

顧名思義就是主管直接控制下屬的行為。平時的監督控制就是直接控制。

2.間接控制 

間接控制或稱制度性控制,由制度設計著手,藉由制度控制部屬。舉例來說,使用全勤獎來促使員工準時上班是一種間接控制的方式。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