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概論

作者:林一元

投資組合概論

風險評估


風險偏好與投資效用

一、投資人對風險的偏好程度
風險趨避者
(Risk Aversion)    1.理性的投資人
2.每增加一單位的財富,其財富的總效用「增幅」就會隨之縮小邊際效用遞減。
3.風險增加時,要求的報酬率「增幅」亦會隨之提高邊際報酬率遞增。
風險中立者
(Risk Neutral)    1.每增加一單位的財富,其財富的總效用「增幅」不變邊際效用不變。
2.風險增加時,要求的報酬率「增幅」不變邊際報酬率不變。
風險愛好者
(Risk Lover)    1.每增加一單位的財富,其財富的總效用「增幅」就會隨之加大邊際效用遞增。
2.風險增加時,要求的報酬率「增幅」亦會隨之減少邊際報酬率遞減。
二、效用無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
即投資組合對投資人的效用等級,較高的效用隱含較高的報酬或較低的風險,較低的效用隱含較低的報酬或較高的風險,故無異曲線越往左上方移動,代表投資人會因報酬率增加或風險降低,而提高其投資效用。因此,若風險趨避程度較大者,則無異曲線較陡,代表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投資人要求的風險溢酬較高;若風險趨避程度較小者,則無異曲線較平坦,表示承擔一單位的風險,投資人要求的風險溢酬較低。

報酬與風險指標

投資組合報酬
在投資組合中,有二種以上的資產,每一資產有各自之預期報酬率,於計算投資組合之報酬率時,便將各資產預期報酬率加權平均
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E(Rp)=W1×E(R1)+W2×E(R2)+W3×E(R3)+......+Wn×E(Rn)
∑_(i=1)^n▒〖W_i×E〗(R_1)
各資產所佔比重(權數),乘以各資產預期報酬率之後,予以加總可得。

投資組合風險

報酬與風險之關係:
高報酬伴隨高風險    此處的報酬為事前的預期報酬,而非已實現的實際報酬,投資人若進行風險較高的投資,則所要求的報酬也會提高。
風險溢酬(風險貼水)    假設投資人是理性的,若投資風險越高,則所要求的報酬率就越高,等同是給投資人承擔風險的補償,稱之為「風險溢酬」或「風險貼水」。
風險評估:
標準差即為用來衡量風險的單位之一。另外,變異數、變異係數,以及β值等,均為衡量風險的指標。其中
標準差與變異數:
σ(標準差)或σ2(變異數),代表包括所有非系統與系統風險的總風險。
變異數或標準差越大,風險越高。
將變異數開平方之絕對值,即為標準差。
σ^2=∑_(t=1)^n▒〖〖[R〗_t-E(R)]〗^2/(n-1)
其中:Rt各不同期之報酬率
E(R)此投資之預期報酬率
 β值:
系統風險,又叫市場風險,是無法分散的,以β值來表示。
如何計算β係數:
β_i=σ_iM/(σ_M^2 )=(ρ_iM×σ_i×σ_M)/(σ_M^2 )=(ρ_iM×σ_i)/(σ_M^2 )=(ρ_iM×σ_i)/(σ_M^  )
其中
σiM:i證券與市場投資組合間之共變異數。
σiM =ρiM×σi×σM
σM:市場投資組合(例如:大盤指數)的標準差。
σi:i證券的標準差。
ρiM:i證券與市場投資組合間之相關係數。
判斷標準:
市場投資組合(如大盤指數)之β值,等於1。
若β>1該證券或投資組合風險大於市場風險(系統風險);若β<1該證券或投資組合風險小於市場風險(系統風險)。
經濟意涵:
資產或投資組合報酬率變動,與市場報酬率變動的敏感度。若β=2當市場報酬率變動1%時,資產或投資組合報酬率將同向變動2%。
風險評估:
若有二種資產組成一投資組合,則風險值的計算
標準差:
AB兩資產組成一投資組合,變異數之計算
σp2 = (WA2 ×σA2) + (WB2 ×σB2) +2 × WA × WB ×σAB
其中:
WA與WB:各資產之投資比重
σA:A資產之標準差
σB:B資產之標準差
σAB:AB之共變異數=ρAB ×σA ×σB
ρAB:AB兩資產的相關係數
投資組合β值之估算:
β係數等於其組合中所有股票之β值加權平均。
β_P=∑_(i=1)^n▒〖W_i×β_i 〗
變異係數:
將報酬與風險放在一起,以便衡量出可以一目了然的結果透過<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計算方式如下:
變異係數CV=標準差σ/預期報酬率μ
分子為標準差,代表風險,分母為預期報酬率變異係數代表,每賺得1單位的報酬,須承擔多少單位風險。對理性投資人來說,變異係數越低,越值得投資。假設有兩個投資方案進行選擇:
則方案一之變異係數——0.8%/40% = 0.02
方案二之變異係數——0.2%/20% = 0.01
因承擔風險相對較低,故方案二為較佳的投資選擇!


投資組合理論
  

證券投資管理

主動式管理(積極管理)
前提    若市場「不具效率」,則相關訊息不會完全反映,可利用選時或選股等積極操作來賺取超額報酬。
選時    根據對市場之預估與判斷,投資人挑選進場與出場時機,調整投資配置。
選股    挑選未來發展潛力較高,目前價格被低估之股票。若有任何相關之市場訊息,則投資者會多持有因特定題材而上漲的股票。
範例    在共同基金中,積極成長型基金便屬「主動式管理」把籃子顧好,即使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無需擔心!
被動式管理(消極管理)
前提    若市場「具效率性」,則任何相關訊息都會完全且即時反映在投資市場上,此時應被動地追隨市場,賺取正常報酬。
與市場同步    1.排除積極做法,規劃一與市場同步或相近的投資組合,例如指數型基金。
2.基金經理人若將資金一半的比重放在無風險資產上,另一半放在市場投資組合上,則亦屬被動式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

單一資產報酬率之評估
平均報酬率(Average Rate of Return)
平均報酬率
(Average Rate of Return)    算術平均報酬率:
若一檔股票投資10年後賣出,則10年來,平均每年獲得多少報酬率把每年報酬率加總之後除以10。
幾何平均報酬率:
G_i=√(k&∏_(i=1)^k▒aij)
幾何平均報酬率 = Gi – 1
其中
aij:各期之報酬率
j:期數,一共有第1到第k期
Gi:把各期的報酬率全相乘後再開k次方
預期報酬率
(Expected Rate of Return)    把未來發生某特定現象的機率也一併考慮,即為報酬率的期望值。
單一資產風險之評估
以風險的來源區分:
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    造成股價下跌的原因,為諸如全球金融海嘯、亞洲金融風暴等總體性因素所形成之風險,又叫做市場風險(Market Risk)。
非系統風險(Nonsystem Risk)    只要是個別公司因素,造成股價下跌的風險,便稱為非系統風險,又叫公司風險(Firm Specific Risk) ,可透過多元投資加以分散,故又稱為可分散風險(Diversified Risk)。
以風險的衡量方法區分:
總風險    以標準差σ或變異數σ2來衡量。σ越大,總風險越高。
相對風險    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代表每賺取一單位的報酬,所需承擔之風險越高。
投資組合風險之評估
前述提到,AB兩資產組成一投資組合,變異數為
σp2 = (WA2 ×σA2) + (WB2 ×σB2) + 2 × WA × WB ×σAB
若擴展為投資組合風險衡量的一般式,則投資組合報酬率變異數之計算為:
σ_p^2=∑_(i=1)^n▒〖W_i^2 σ_i^2 〗+∑_(j=1)^n▒〖W_i^2 σ_i^2 〗+∑_(i=1)^n▒∑_(j=1)^n▒〖w_i w_i×σ_ij 〗
σij=ρij×σi×σj
其中
σp2:投資組合報酬率之變異數
σi2:第i種證券報酬率之變異數
σj2:第j種證券報酬率之變異數
σij:第i種證券與第j種證券報酬率之共變異數。
ρij:第i種證券與第j種證券報酬率之相關係數

資產間的關聯程度—ρ
規劃投資組合須了解哪幾檔股票的報酬率波動是有相關的,哪些是彼此無關的,因此以相關係數ρ來判斷任兩種證券報酬率的關連程度
ρAB=1    AB兩證券的漲跌為「完全正相關」,為同向同幅度變動:
E(Rp)=WA×E(RA)+WB ×E(RB)
σp2=(WA2×σA2)+(WB2×σB2)+2×WA×WB×σAB
=(WA2 ×σA2) + (WB2×σB2)+2×WA×WB×ρAB×σA×σB
=(WA2 ×σA2)+(WB2×σB2)+2×WA×WB×σA×σB
=(WA xσA+WB xσB) 2
σp=WA ×σA+WB×σB
ρAB=-1    AB兩證券的漲跌為「完全負相關」,為反向同幅度變動:
E(Rp)=WA×E(RA)+WB ×E(RB)
σp2=(WA2×σA2)+(WB2×σB2)+2×WA×WB×σAB
=(WA2×σA2)+(WB2×σB2)+2×WA×WB×ρAB×σA×σB
=(WA2×σA2)+(WB2×σB2)+2×WA×WB×(-1)×σA×σB
=(WA×σA -WB×σB) 2
σp=WA×σA -WB×σB
ρAB=0    AB兩證券的漲跌完全無關:
E(Rp)=WA×E(RA)+WB ×E(RB)
σp2=(WA2×σA2)+(WB2×σB2)+2×WA×WB×σAB
=(WA2×σA2)+(WB2×σB2)+2×WA×WB×ρAB×σA×σB
=(WA2×σA2)+(WB2×σB2)+2×WA×WB×0×σA×σB
=(WA2 ×σA2)+(WB2 ×σB2)
σp=[(WA2 ×σA2)+(WB2×σB2)]1/2
0<ρAB<1    AB兩證券的漲跌為正相關,為同向變動
-1<ρAB<0    AB兩證券的漲跌為負相關,為反向變動
-1<ρAB<1    在E(RA)<E(RB),且σA<σB之下:
AB兩證券不得放空WA+WB=1,0<WA<1,0<WB<1
〖  W〗_A^*=(σ_B^2-σ_AB)/(σ_A+σ_B-2σ_AB )=(σ_B^2-σ_AB)/(σ_A+σ_B-2ρ_AB σ_A σ_B )
〖  W〗_B^*=1-W_A^*
 唯有在ρAB=-1之下,投資組合風險才有可能等於0,即完全消除風險(WA×σA=WB×σBσp=WA×σA-WB×σB=0),使風險完全分散。若ρAB=1,則無法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投資組合風險分散(Risks Diversification of a Portfolio)

假設    1.一投資組合n種證券之權重分別為W1、W2、W3、……、Wn,且均為 1/n個別證券風險之標準差均相同:σ1=σ2=……=σn=σ。
2.E(σij)為投資組合之平均共變異數:E(σ_ij )=(∑_(i=1)^n▒∑_(j=1)^n▒σ_ij )/n(n+1) ,i≠j。
基本原理    1.證券個別權重均為1/n,且變異數亦相等,若種類越多,則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之程度也越大。
σ_p^2=∑_(i=1)^n▒〖W_i^2 〖×σ〗_i^2 〗+∑_(i=1)^n▒∑_(j=1)^n▒〖W_i 〖×W〗_j×σ_ij 〗
2.套用前述之假設條件後:
σ_p^2=n×(1/n)^2×σ^2+1/n×1/n×n×(n-1)×E(σ_ij )
=1/n×σ^2+(1-1/n)×E(σ_ij)
3.當n趨近無窮大時,非系統風險1/n×σ^2趨近於0,使投資組合總風險σp2趨近於平均共變異數。
4.在n趨近無窮大之下,1/n→0,(1-1/n)→1,故 (1-1/n)×E(σij)→E(σij),σp2→E(σij)
結論    非系統風險可藉由證券種類數目的增加來分散,降低總風險,使總風險中,僅剩下「系統風險」。

影響風險分散的因素

個別證券之投資權重    高風險證券會使投資組合總風險提高,因此,若高風險證券之權重越高,則風險之分散效果就越差。
個別證券報酬率間
相關係數    個別證券報酬率間之相關係數越小,則證券報酬率的波動,對其他證券報酬率的影響就越低,特別是當相關係數ρ=-1時,更能使投資組合風險完全分散(σp2=0),形成無風險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證券種類數量     
上半部為非系統風險,下半部為系統風險。隨證券種類n的增加,非系統風險因此降低,甚至完全分散,稱之為風險完全分散的投資組合(Well-Diversified Portfolio)。下半部的系統風險,即使證券種類數量增加,亦無法加以分散。

最適投資組合

一、效率投資理論
效率投資理論
效率投資,符合以下要件:
1.相同投資報酬率下,風險最低。
2.相同風險程度下,報酬率最高。
3.馬可維茲(H.Markowitz)提出投資組合理論,認為非系統風險,可透過多元或多角化投資組合來加以分散。因此,投資組合的風險溢酬,主要來自「系統風險」。
效率前緣線
效率投資之要件,可透過馬可維茲提出的「效率前緣」概念來解釋:
以預期報酬率均相同的A、B、C而論,A的投資組合風險為三者最低,故A為三者中之效率投資組合。B、D、E三個投資風險相同的投資組合中,E的預期報酬率最高,故E為三者中之效率投資組合A與E均在效率前緣線上—只要出現在效率前緣線上的點,即為效率投資組合。
二、最適投資組合之決定
投資人的效率前緣線與效用無異曲線相切點,就是同時滿足投資效率及效用極大的投資組合,E點即為具備此特性的投資組合:
1.資本市場不存在下之最適投資組合
說明
投資人無法在資本市場上,透過借貸取得資金,則最適投資組合,便是投資人效用無異曲線與效率前緣線之相切點。
圖示
(1)UA為A投資人之效用無異曲線:
A投資人對於風險之趨避程度較高(UA較陡峭),最適投資組合落在A點,即UA與效率前緣線之相切點寧可預期報酬率較低,也不願意承擔較多的投資風險σP。
(2)UB為B投資人之效用無異曲線:
B投資人對於風險之趨避程度較低(UB較平緩),故其最適投資組合落在B點,即UB與效率前緣線之相切點為了追求較高之預期報酬率,可承擔較多的投資風險σP。
因此,在實務上,共同基金經理人必須透過不同風險屬性的共同基金,採取不同的策略,以滿足不同偏好的投資人。
2.資本市場存在之最適投資組合
無風險資產存在於
資本市場
一般以國庫券代表無風險資產,在加入無風險資產後,效率前緣線將與無風險資產線相切,相切點即為市場投資組合。
資本市場線
(Capital Market Line,CML)
效率前緣線,與無風險資產線相切,形成新的效率前緣線(同時存在一條斜線與一條曲線),斜線即為資本市場線。
最適投資組合為投資人之「效用無異曲線」與「資本市場線」的相切處,不再是「效用無異曲線」與「效率前緣線」之相切處。如下圖之D、E兩點:
介於市場組合與無風險資產間的投資組合:Rf到C,代表投資在無風險資產與市場組合之比重,分佈於0~100%之間,即兩者之投資比重相加為1。靠近右上方之投資組合(C到E點),其投資於市場投資組合的比重,將大於100%,而無風險資產之比重將「小於0」。意即「以無風險資產來融資,增加市場投資組合的比重」。
資本市場線CML公式:
E(RP) = R_f+(E(R_m )-R_f)/σ_m ×σ_P
E(RP):效率投資組合之預期報酬率
σP:效率投資組合之總風險
(E(R_m )-R_f)/σ_m :資本市場線的斜率,代表每增加一單位的市場總風險時,可獲得多少單位的市場風險溢酬,又叫做風險的價格。
假設市場投資組合之預期報酬率與報酬率變異數分別為12%與25%,有一效率投資組合,其報酬率變異數為16%,此時市場之無風險利率為2%,則該效率投資組合之報酬率為
σm2 =25%,σm=0.5
σP2 =16%,σP=0.4
E(RP) =2%+ (12%-2%)/0.5×0.4=10%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